日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天赋和潜能”的基因检测项目。专家解析这样的基因检测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年轻一代的父母们具有焦虑心理,而父母的高度焦虑往往会导致孩子的不自信。在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中,年轻父母往往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技艺,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焦虑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关注孩子的不足,或者即使孩子表现很不错,也总能找出存在的问题,认为孩子做得还不够好,进而将他们因严苛要求产生的高焦虑传递给孩子,从而致使孩子不自信。孩子一旦表现不如预期,焦虑性格的父母就很容易动怒甚至打骂孩子,致使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易产生挫败感,缺乏自信心;而若过分保护孩子,则又会导致孩子过分依赖、能力低下。
要想让孩子自信,父母首先就要调整好心态,科学引导,尤其要避免打击孩子自信的行为。年轻父母要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父母态度温和,并喜欢、尊重父母,往往就能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自然就会增强。
其次,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与积极评价。家长是孩子效仿的对象,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要有乐观的性格、魄力。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对孩子说一些“你一定能行”“你可以大胆地试一试”“你肯定做得不错”之类的鼓励话。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父母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另外,要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自尊。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往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甚至认为没人爱他,表现出很明显的不自信。为此,父母应多赞许、少责备孩子,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更不能拿别人家孩子的优势与自家孩子的不足作比较。不要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的心里话不当回事,更不能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
有信心的孩子在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时,往往热情高、效率高,成长更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虽然我们常讲“失败乃成功之母”,但让孩子过多地体验失败,往往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的任务和要求,确立适当的发展目标,尽量让孩子通过努力顺利完成目标。如果孩子面对的事情难度太大,总是做不好,就会挫败自信心,导致孩子不愿再去努力,加剧不自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父母应尽量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要创造条件指导孩子完成任务,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最后,要鼓励孩子勇于挑战。保护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不是说不让孩子经历挑战和磨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鼓励孩子勇于挑战,能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磨练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父母要指导孩子不断地向内突破自己,才能不断突破外在的挑战和樊篱,鼓足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拓展人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