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农教育”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课

有的同学等不及轮流使用的铁锹,手脚并用地在芋头大叶子下刨土;有的兴奋地坐在播种拖拉机上摸这摸那;有的推着满载稻穗的独轮小车高声欢唱;有的蹲在煮红薯的大锅旁搧风生火,被烟呛到咳嗽也不愿离开;有的端着一盆牛奶蹲在牛舍旁,充满爱心地为小牛喂食……“一周的学习,影响学生一生”,这是北京市正在推广开展的初中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农教育”实质上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表现形式,学校通过“学农教育”,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真实的农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体验生命,得到能力的锻炼、素质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课程。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知识、轻体验,重文化、轻实践,培养的学生大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是周边的世界,也很少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以至于一个个成为远离社会的“书呆子”。他们对于书本知识或许能够侃侃而谈,但对于生活的场景却一无所知,更莫说城里的孩子知道农村的事,体验农村的生活了。

城市孩子在生命认知中,大多缺少农村的体验。他们只知道享受农业文明的成果,却不知农业的现状;只知道食用五谷杂粮,却没有见过庄稼的生长。“学农教育”是对学生认知领域的拓展与延伸,是对学生认知世界的充实与弥补,更是对自身生命体验的丰富与完善。

学生深入农场,播种、锄草、采摘、收获,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劳动技能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成长的经历。学生种下的不仅仅是种子,还是一个个生命的希望。学生对幼苗的浇灌,是对生命的呵护与关爱。学生采摘农田里的果实,更是以实际的体验,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意,更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愉悦。学生身处田原,呼吸新鲜空气,才知道爱护自然、建设美丽家园的必要性,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学农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农业文明为根基的,身处现代社会,让学生深入农田、体验农业的过程,也是感受民族文化之根,探索民族文化之源,体验民族文化之深厚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在田原之中,观田野之景观,感农活之忙碌,受农家之气息,学生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欣喜,“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净。将这种生活体验引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中,才能让学生的认知体系得到丰富的给养,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领会、感受、认同古代先贤文人的有关文学作品,达求心灵的开阔与境界的提升。

教育需要为学生打开不同的窗户,让学生看到不同的世界,感受不同凡响的精彩,而不至于让学生只知道读书、写字、考试、做题,只知道“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而不知道天地之大,不知道有不同的生活需要去经历、去探索、去体验、去追寻。“学农教育”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而类似的窗,需要学校去创造与开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农  学农词条  不可或缺  不可或缺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生命  生命词条  体验  体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