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陪读吼娃”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网上帖子大多是家长们的吐槽。随着课外学业竞争的加剧,不少家长不免有些焦虑,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之间的差距时,难免就会对娃进行大吼。而在我看来,“吼娃”,不仅是家长情绪的失控,更是家长教育素养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有文化素养并不代表着就有教育素养。那种认为“小学那点知识,作业辅导我还是能够胜任的”的想法正是教育素养缺失的表现。殊不知,辅导家庭作业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一名合格的家长应具备较好的文化知识和教育能力等基本教育素养。一名家长缺失了教育素养,就会导致教育方法的不恰当、甚至错误,比如“吼”。
假如你的孩子跑来问你:“为什么蝴蝶飞舞没有声音,而蜜蜂飞舞却嗡嗡有声?”你会怎么处理呢?
第一种家长可能会对孩子一顿吼:“不要来烦我,上课肯定没有认真听。”孩子被吼后,伤心地离开了。
第二种家长会告诉孩子蝴蝶和蜜蜂在飞舞时翅膀振动快慢不一样,而声音和振动有关。孩子听后可能会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第三种家长可能会先让孩子观察蝴蝶和蜜蜂停留时是否有声音,然后,用手拿着一张纸晃动,让孩子听听有没有声音,再快速晃动,让孩子听听声音的变化,最后把纸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体会。
很显然,第一种家长的教育方式就是“吼”,也是最差的教育方式。最好的教育形式应该是第三种,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个别化教育的环境。
当下,由于班级的孩子大都较多,受教学时间等条件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实施更多的个别化教育,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这是现代群体性教育的不足之处。而一般家庭中,至多有两个孩子,家长有充分的时间、物质条件营造良好的个别化教育环境,给孩子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去感受、体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作业情况,给孩子提供两种甚至更多不同的学习材料,如此,孩子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大大提高。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最利于知识接受的方式,也是最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式。
第二,教育是慢的艺术。
家长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不能一“吼”了之。家长很可能以为怎么老算错数,不就简单一个字吗?改过来不就行了吗?其实,孩子出现的任何错误都呈现出了他们真实的认知状态,只有从根本上了解孩子的错因所在,并予以根除,才能让正确的知识在他们头脑中扎根,而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教孩子做作业,不仅要了解孩子和作业,还必须了解如何帮助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做作业。家长要有耐心,尽可能给孩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创设出相应的、真实的生活情景,改变只面向知识,不面向生活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家长的“吼”,可能吼对了孩子的作业,但也吼丢了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进而吼掉了孩子的创造力,使天才的孩子变得平庸起来。家教是一门学问。作为家长,万不可把辅导孩子作业当成家教的全部,而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育子能力。如此,方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家长,才不会出现“吼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