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好书读评】思考唤醒智慧和自我

谈及法国哲学家帕斯卡,人们最先会想到他的作品《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和那句广为流传的话:“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人类渺小却伟大:人在宇宙中是渺小而不可见的,他就像地球表面的一根芦苇。但人又是伟大的,人可以学会思考,至少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做一个理性的思考者。

思考是对人性的唤醒

帕斯卡是法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喜欢一边做科研一边思考。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习惯将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身负经天纬地之才的理工生,一类是才思泉涌的文科生,而帕斯卡能够成为一个文理科全才,正是得益于他的独立思考

从小体弱多病的帕斯卡,生命不过短短的三十九年,但他在物理学界、数学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中的非凡成就,却足以让后世敬仰许久。正如帕斯卡所言:“我们的理性之于思想世界,正如我们的身体之于无限的自然。”想要走进帕斯卡,了解他“有营养而并不难吃”的思想,恐怕就要从他对人性的唤醒开始……

对于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帕斯卡认为处理的办法不外乎两种思维模式:“数学思维和直觉思维模式。数学思维模式虽然清晰可见但很少有人用之于生活,直觉思维虽然普遍存在却时常经不起推理考证。”例如:相对论中的经典命题——夏天和冬天在火炉旁各坐一个小时,人对时间的直观感觉一般会是前者更长,后者更短。很明显,如果没有可以依据的准绳,判断事物就会存在偏差,既然生活中又很少有人愿意将心智调成数学思维模式,那么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人们必须首先做出抉择——究竟靠本能还是靠理性?

答案是显然的。在帕斯卡看来:“一个人越有理性,就越能发现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也是这样,动物的行动只能靠本能,而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理性的思考作为一种创造力,在唤醒人性的同时,人也因此具有了思想。

相传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晚上走路时,头望星空,预测出第二天有雨,一不小心,一脚踏空,掉进了泥坑里。第二天果然下了雨。有人讥笑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多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为泰勒斯正言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对于哲学史上的这个经典命题,如果用帕斯卡的观点来看会更明了。帕斯卡认为,“若想有效地纠正他人,展示其错误,我们必须关注他的视角,因为从那个角度看,他一般都是正确的。”显然,站在讥笑者的角度上,命题好像永远是正确的,而黑格尔也恰恰关注到了讥笑者思考问题的角度,然后占据更高立意,说出了后面那句流传至今的哲言。这也是为什么帕斯卡会认为“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的原因吧。

思想,成为了人类文化传递的有效途径。人类也在思考中完成了认识世界和自我唤醒。身在帕斯卡200多年后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生活的本质就是想方设法让生命绵延不断。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生命持续不断地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而生命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更新,不正是源于生命持续不断的思考吗?而持续不断的思考,使得思想之火得以汇聚和延续,加之其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特点,人性也因此被不断唤醒。

理性思考能靠近真理

对于真相的探寻,帕斯卡认为与其好奇而无果,不如共信一个错误。这句话似乎并不难懂,当人们并不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时,有一个能决定人思考的常见的错误理念是有益的,这总比因为无法理解而成为“热锅上的蚂蚁”要好。但帕斯卡要说的,绝对不是要人们共信错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通过思考探寻真理的人。

那么,帕斯卡的真理观到底是什么呢?他在书中这样写道,词语的排列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句意,而意思的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他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事物就像词语的排列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每个真理又如同特定句子的意义,有着自己准确的位置。共信的错误就是特定环境下的真理,而人们探寻真理的过程,就是不断造句、不断更新的过程。

这和英国学者卡尔波普尔的观点是偶合的。即,绝对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我们习惯上谈论的真理,某种情况下也只能说是一种猜测。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发现和消除错误,在理性的思考中靠近真理。帕斯卡做了很多方面的理性思考,几乎每一条思考都是和自然相联系,或者说,符合人类的发展规律。

帕斯卡认为:“人们一般容易被自己亲自发现的理由说服,而不是被别人酝酿的理由说服。”这句话放在心理学上解释,就是人之所以能被说服,其实是自己说服了自己。因为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再经由大脑的意会完成思考的,这一过程显然不是思想的直接传递。

这句话对于教育的启示更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一定是从自己的发现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教学的效率就可能大打折扣。但遗憾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教师忽略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自顾自地完成教学,“填鸭式教学”“灌输式教学”都是在直接告诉学生记住某个定理,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考证这个定理为什么正确。

人应该学会自我思考

为什么人应该学会自我思考?从理论上来讲,帕斯卡对于人类思考的必要性论证得已经足够充分,也没有人会怀疑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但从实践上来讲,就算人们对于思考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人们习以为常的直觉思维模式也未必有助于人们进行自我思考

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学会思考?如果把人定义为一根芦苇,就很容易看到人的卑微。不甘于卑微的人就会去追求知识,寻求思考。美国有句格言:“医生是在病床边养成的。”模仿这句话,我们可以说:“教师是在课堂上养成的,思考者是在不断思考中完成自我更新的。”为了能够让人认识自己的价值,帕斯卡也鼓励人摆脱束缚去求真,在坚持思考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思考的价值就去追随。

帕斯卡说,“只有心灵愿意张开,我们才会张开耳朵倾听”。21世纪的任何职业,都变得更加知识化、多元化,是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成了衡量个体能力高低的重要参照。新酒要用新瓶来装。拿教师职业来说,现代的教师同样处于多重转型期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媒体教学模式的融合问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统一问题……这些都处在混乱的时期,如何能够洞察到变革的契机和方式,很难离得开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思考和实践。

帕斯卡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一切都同步运动,那么看起来就没有运动。转型期的教师,一定不能停留在原地“啃老本”,也不能只追求挑战而丢掉传统特色,更不能追寻花哨的改革而失去对课堂的关照。教师既要有跳出和他人同步运动的能力,也要能结合教育的现实和以往的经验,在新旧的不断对比中实行稳步转变。这一切,仍将从教师的思考开始。

推而广之,新时代的哪个职业不需要思考?媒体、餐饮、金融等,哪一个没有受到新时代的影响,哪一个不是在新事物的影响之下寻求出路,这一切能离开持续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吗?如果没有足够价值的思考,这些行业是不是也将成为一根濒临枯萎的芦苇?芦苇因具有思想而变得坚韧有力、生机无限。可见,思考是何其必要,这应该就是帕斯卡的智慧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唤醒  唤醒词条  好书  好书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