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规模应当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过360人,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需达到1:5-1:7。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也可以配备3名专任教师。
为什么学前教育要规定师生比呢?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学龄前的孩子自理能力差,需要成人呵护,这也决定了学前教育“保教合一”的特性,与义务教育阶段有本质的不同。现在,有些地方忽视学前教育的特性,不尊重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幼儿园里“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师生的配比失调,管理的难度凸显。可以说,“大班额”现象是制约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其实孩子过多,没有合适的教育距离,大家都很不自在,进而衍生出教育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孩子既难以得到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也由此受到影响。试想,在一个家庭里,要照顾一个孩子就足以把四至六位大人累得团团转,更何况在幼儿园里,一个教师除去案头工作,还要管那么多孩子的教育和保育工作,工作量可想而知。所以,严格执行幼儿园班额标准,是有理可循的。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将人际交往划分为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相互交往时空间距离的远近,是交往双方是否亲近、是否喜欢、是否友好的重要标志,即你和对方是什么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距离。在幼儿园里,师幼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距离呢?当然是亲密的距离,孩子喜欢老师的拥抱和抚摸,老师喜欢孩子的热情和敞怀。
要达到师幼最自在的距离,解决好“大班额”的问题是关键所在。一是各地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要统筹规划,根据各街道社区的人口比例,设立合适的学前教育机构,让适龄的孩子都能就近入园。各班的师生配比,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抓落实,不准超编设置。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应管控好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要摸清底数,合理引导,分流幼儿,防止扎堆。对于家长的择园现象,要理性分析,做好疏导,通过建立城乡师资帮扶支教等常态化长效机制,完善幼儿园综合考评督导机制等,来保证优质师资力量在管辖区域合理流动,让家长满意和放心。
三是幼儿园要严格把关,控制班额。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彻底摒弃“多收孩子多收入”的观念,在招生时进行班额控制,给教师和孩子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蒙台梭利曾说,无知地对待儿童比无知地对待成人更可怕。“大班额”的教育现象事关幼儿的成长教育,忽视不得。控制好班额,还教师、幼儿最自在的“教育空间”还需肯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