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河南郑州某幼儿园迎来运动会,孩子们个个勇夺先进。但当孩子们看到奖品时,却撅起小嘴:一等奖,包菜;二等奖,黄瓜;三等奖,大葱。(4月30日印象网)
以前就有新闻报道过有的学校把猪肉当奖品,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现在郑州某幼儿园又把包菜、黄瓜、大葱等蔬菜当奖品,奖励在运动会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孩子。奖品生活化,接地气,彰显着学校重精神轻物质的奖励理念和创新的勇气,却引发了公众褒贬不一的评价。
奖励孩子,重精神轻物质,已经形成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猪肉和蔬菜当作奖品,不应有异议。但是从教育的意义上讲,奖励孩子也是教育的契机,奖品具有激励的意义,不应随意,更不能大意,否则,奖励则无益。奖品的价值,可以不以贵贱论高低,但必须考虑对孩子是否有吸引力。
叶圣陶奖励打架的男孩4颗糖,苏霍姆林斯基奖励摘花的女孩两朵玫瑰,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史上的经典案例,除了他们匠心独运,对于犯错的孩子不批评,反表扬并奖励外,奖品糖和花也是亮点,产生了“蝴蝶效应”,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至少在当时,糖和花满足了两个孩子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要。
包菜、黄瓜、大葱对孩子是否有吸引力?答案是否定的。奖励孩子们包菜、黄瓜、大葱,可谓别出心裁,却是枉费心机,既没有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求,也没有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要。从孩子们撅起小嘴的神态看,孩子们对奖品没有好感,也许他们很快会把这些奖品归还给幼儿园。
奖励孩子包菜、黄瓜、大葱,不管是事前的创意,还是后来的突发奇想,如此“信手拈来”,说明幼儿园缺乏教育者的匠心,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尊重。给予不同奖励对象的奖品,要看人下菜碟,慎重选择。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大妈。奖励大妈们包菜、黄瓜、大葱等蔬菜,她们可能心花怒放;而奖励孩子们包菜、黄瓜、大葱等蔬菜,他们必然“撅起小嘴”。
选择奖品有讲究,当思量。既要考虑孩子的喜好,也要考虑价值取向的引导。如果二者能够兼顾,奖品则物有所值,激励作用也可以最大化。否则,奖品则可能成为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