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让教育过程多一些“学生立场”

最近,有校长提出一个困扰其许久的问题:学校每年要开春秋季运动会,但由于人多场地小,基本上都是少数运动员竞技,绝大多数学生旁观,参与不进去,没项目的学生只有在本班同学出现时,才能兴奋一会儿。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让田径运动会做到人人参与?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媒体报道的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举办的一场“另类”的运动会:跳方格、攀爬云梯、猴子上树、足球射门……每个年级独享半天专场,学生可以像逛超市一样,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项目参赛。据称,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

该校的这届运动会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欢,得到家长的欢迎,是因为他们在设置运动会的众多自主项目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等综合因素,使运动会不但有着竞技性,更充满了“好之乐之”的趣味性。细思他们的成功与经验,也不难发现,是源于学校对每一名学生发展的重视,更是源于心中坚持的“学生立场”。不妨略举两点——

其一,不光用“官方语言”更是用行动展现出了全员的参与性。在他们的运动会上,学生可以像逛超市一样,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项目参赛。不难看出,学校的初衷是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运动会中来。而现实中更多的学校,因受运动项目、比赛场地等因素限制,呈现给人们的大多是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的运动比赛,大部分的学生只能成为“看客”、啦啦队员或宣传员、服务员等角色,无法亲身体验运动的快乐,更遑论释放激情了。

其二,充分注意并照顾到了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去感受运动着的快乐,收获到独特的体验。我们常说,每一朵花的开放都是独特的,而对于学校及老师来说,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重要的是,作为教育人,没有任何一种理由去忽视每一个踏入校门的孩子的存在,更不能忽略每一个生命内心企盼上进的、愿意展现风采的渴望。

孔子曰:“有教无类”。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这一点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基本上不成问题了,但如果再仔细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从教育过程着眼的话,现今似乎更应该值得反思的是:在孩子们踏入学校后,我们的教育是否已经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应有的关注呢?特别是当下,因种种原因所限,尽管我们离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路程要走,但只要转变管理思维,多从学生立场去考虑问题,譬如在各类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前多去倾听一下他们的声音和想法,能做到的和能做好的地方其实还是有不少的。就如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举办的这场运动会中,学生能自主选择项目参赛那样,会极大地增强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普遍展现出应有的朝气与阳光。该校一名负责人说得好:“我们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参加他们喜欢的项目,在运动中体会到快乐。”而这些处处立足学生的做法和立场,不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教育真谛吗?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以生为本”,很多学校也是将“为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等类似口号挂在嘴上,但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各类活动设计中是否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发展,却有必要去反思和改进。因为,“以生为本”绝不仅仅意味着是一个理想、口号和挂在墙上的标语,而应是发生在学校每一天、每项活动、每个班级、每一名学生身上的活生生的、动人的事例。而要真正做到这样,无疑需要每一名管理者和为人师者多去研究学生和理解学生,更去尊重学生与相信学生。

只有注意到了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所需所求,做到了让踏入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成长和进步,学校的育人工作才谈得上是真正有成效的;而那些常常欣喜于少数优生名生带给学校的光环,或只注意到了部分学生的所谓成功和耀人成绩的学校,是谈不上是成功的,更是与“名校”的称谓还有着很远距离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让教育过程多一些“学生立场”  立场  立场词条  过程  过程词条  一些  一些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