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民的名义》爆红,反腐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

近期,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刷爆荧屏,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电视的热播具有时代背景,也顺应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反腐工作的大力支持,对清正风气的强烈渴望,对法治社会的热切期盼。影视剧的案情步步惊心,大事件波涛汹涌,小细节同样耐人寻味。诸如,小朋友“小皮球”在校园犯错的细节,就很具代表性,极具现实基础,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小皮球”犯了错,被叫家长,反贪局长侯亮平到校长室赔礼道歉。校长罚他们清理墙壁上的污迹。刷墙壁的时候,侯亮平与“小皮球”聊天,才知道他们之所以在走廊里踢球,是因为没有机会上场踢足球,为此,他们还花钱收买队长和副队长。放学后,侯亮平罚“小皮球”在检察院的操场跑步,“小皮球”又供出了校园里其他行贿受贿的不良习气,比如抄一次作业五块钱,查备课文过关一次十块钱,等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电视剧作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说“小皮球”所供述的“校园腐败”经过艺术加工,但在现实教育生活中,类似的事件并不新鲜。在“金钱至上”价值观的影响下,社会的不良风气与潜在毒瘤已经浸入校园,影响着下一代。

成人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着孩子,校园里“腐败行为”的危害性,绝不亚于贪官的腐败。因为,这不仅是五块钱、十块钱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问题。当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坚信“有钱才能办事”“有权就有利益”,那么,谁又能保证他们成年以后,不做出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来。

反腐是宏大的工程,并不是抓几个贪官,惩治一批腐败分子那么简单。深层次的反腐败,应当是依法治国,通过法治手段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社会治理机制。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推进反腐工作,建立法治社会,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将法治思维与法治精神植入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今后人生行为的指南。

让人振奋的是,国家已经看到了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016年,教育部会同司法部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法治教育,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按中央要求将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标志着法治教育已经正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课程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中小学法治教育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学校层面,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扎实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建设,通过系统完善的教育课程、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严格细致的工作机制,让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治铲除校园腐败之风,让“校园腐败”现象退出校园舞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应从  应从词条  反腐  反腐词条  抓起  抓起词条  小学生  小学生词条  名义  名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