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有“超级中学”之称的衡水中学进驻浙江。
长期以来,衡水中学管理模式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议,有人认为衡水中学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的畸型怪胎,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鼓吹衡水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倒退,是教育改革的逆流。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是,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学,其每年较高的升学率,自然有其深层次原因,这与学校管理的规范与细致密切相关,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不能轻易为之否定。
一方面,作为应试教育典型代表的衡水中学,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另一方面,衡水中学骄人的考试成绩,又受到家长与社会的热捧。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与观点并存,本身就是教育问题的客观体现,诸如衡水中学、洋思中学、毛坦厂中学等等,这些应试名校的产生,根子在于现行的教育制度,在于教育评价机制,如若高考制度没有随之改变,人才选拔机制停滞不前的话,那么,类似的学校与教育,依然会长期存在。
事实上,对于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在浙江办分校事件,其舆论的关注点与着力点并不应在于衡水中学教育模式本身,对于教育模式需要靠时间检验,需要靠评价机制改革引导。教育模式之争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定会逐渐清晰而明确,但是,就衡水中学在浙江办分校的“重奖机制”,却需要认真审视一番。
据悉,衡水中学为了争夺优质生源,推出了丰厚的优秀生奖励制度: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性、省级学科竞赛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每次分别给予5000至3万元不等的奖励;对本校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50万元;考取香港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10万元;考取全国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国内名牌大学一次性奖励3万至5万元。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优秀学生在哪都是优秀学生,转学到衡水,不仅能够在更加严格的学校管理中,全力以赴,强化应试能力,提高考试成绩,而且还能获得不菲的奖学金,何乐而不为呢?
“重奖机制”招来的是优质生源,优质生源成就的是优质的成绩,优质的成绩衬托的是优质的学校。这样的激励机制实质上就是不折不扣的掐尖行动,掐走的是优质生源。在金钱的奖励之下,优质生源的过度集中,直接造成学校生源的两极分化,这对于学校发展是不公平的,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区域教育的生态。
无论是公办学校也好,民办学校也罢,其办学行为首先应当符合相关政策规定,不能肆意妄为,如此,才能保证教育的良性发展,推进区域教育的和谐共生。
靠抢夺生源,获取的高升学率,不是真正的名校,靠重奖,吸纳优秀学生,不是真正的教育,对于衡水中学的争议,首先应当定位于办学行为的规范,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衡水中学与其他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真正检验衡水中学的管理水平与教育成果,这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