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能因存在几个“南郭先生”,就否定名师的价值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名师”竟然成了教育最大的“泡沫”》,文章指出:目前,社会各界对“名师”都有着极强烈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正经历一个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优秀教师,而“名师工程”却将它引上了歧路,这与整个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直接相关,只有“悬崖勒马”的呼声是远远不够的。有一个定律叫做“错误定律”:别人都不对,就是自己的错。当然,这个定律未必就是真理。但是“名师”果真是教育最大的“泡沫”吗?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小故事。鸡爱在地上东啄西挖,拣沙粒或小石子吃。有小朋友以为鸡饿了,马上喂米粒、面包或菜叶给它吃,可是食物再丰富,它还是要去寻找沙粒和小石子吃。因为对于鸡来说,石子跟米粒同等重要。如果没有弄清楚鸡吃沙粒和小石子的原因,就有可能武断地认为鸡不可理喻,是怪物。

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当下,名师和名师评选的作用显而易见,至少能够产生“鲇鱼效应”,能够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具有杠杆的功能,能够撬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许多名师在某一个学科或某一个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成为教师的偶像,成为教育的正能量。不可否认,的确有老师浑水摸鱼,“混”进了名师队伍。但不能因为名师队伍中存在一个或几个“南郭先生”,而否定名师和名师评选的价值。至于那些自封的“名师”,则另当别论,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评选‘名师’的动机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只能制造教师专业成长的泡沫……它不是依据优秀教师内在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而是出于外在的、功利的需求。”名师评选的标准和程序或许存在瑕疵,但纵观名师评选的标准,并没有跑偏,而是紧紧把握“德”“艺”并重的原则,强调德艺双馨。

名师不是一个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也就是说,名师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名师只是比普通老师多走了一步,多登高了一个台阶。任何一位名师,即使德艺双馨,也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将名师神化,苛求名师“高大全”,要求名师与陶行知等大师比肩,那是异想天开。

名师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并不重要,只要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在某地或某个学科起到引领作用,则实至名归。至于在若干年后,这些名师的名字能否一个个如雷贯耳,依然对后世的教育具有影响力,恐怕不是名师的必备条件,也不是当今评选名师的依据。古今中外,名垂千史的教师有多少?我们能因为其他教师的姓名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否定他们的价值和贡献吗?

不可否认,“名师”有“泡沫”。如果能够理智地或者辩证地看待“名师”的“泡沫”,那么看到的“泡沫”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还可以看到“泡沫”背后的彩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南郭先生  南郭先生词条  名师  名师词条  否定  否定词条  存在  存在词条  价值  价值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