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12345热线接到一位家长的反映:他孩子在城西一所小学就读,学校在大门(面向西行路)南面的机动车道上画了一条横穿西行路的黄线,黄线内禁止学生家长停车,违反规定将扣除班级集体分,并影响学生三好学生等考核评定。(12月6日钱江晚报)
父母的越线停车影响孩子三好学生等考评,这样的规定被扣上“将父母过错转嫁到孩子身上”的大帽子,实在不应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将孩子看成受教育者,当作被保护的对象。而实际上,孔子三千年前就提出“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我们今天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一起进步,就是对“教学相长”原则的践行。孩子也可以反过来教育父母,家长违停影响孩子评“三好”,怎么就不是一种亲子互动?怎么就不是一种逆向教育?
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心灵如同一张纯洁的白纸。而父母随着社会经历的增加,或多或少会沾染一些不良习气,甚至养成一些不良品行。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父母品行上的些许污点都可能对孩子成长产生不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就具有教育父母的资格和义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而不违,劳而不怨。”这就是说,父母有错,要委婉劝告,不可不管;他不听,也不可放弃不管,更不可怨恨。家长违停影响孩子评“三好”,妙在激发孩子教育父母的责任和担当,倘若能通过这种亲子互动剔除父母身上的缺点,促进人性的完美,岂不是教育之幸?
梁实秋在《子女也可以教育父母》中写道:“父母设非低能,大抵也会知道模仿。在公共场所,如果年轻人都知道不可喧哗,他们的父母大概也会不大声说话。如果年轻人都知道排队,他们的父母也会不再攘臂抢先。如果年轻人不牵着狗在人行道上遗矢,他们的父母也许不好意思到处吐痰。种种无言之教,影响很大,父母教育儿女,儿女也教育父母。”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也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孩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公序良俗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影响父母,不也是一颗纯洁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唤醒和引领?
逆向教育的最大障碍是传统的家长权威,而家长权威也正是反亲子教育的重要因素。从教育民主的观点来看,倘若能通过锲而不舍的亲子教育,动摇这一制约教育民主的思想障碍,促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和谐平等的教育关系的形成,那你还会说“父母违停影响孩子评三好”是对孩子的惩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