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公布“2016年北京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意愿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北京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平均值为7411元,其中,医学专业学生期望月薪最高;毕业去向前3名依旧是北京、广东、上海;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仍是毕业生首选。(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一说到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们往往会和稳定、安逸联系在一起。在很多人看来,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这些体制内单位,依然是“铁饭碗”的代名词,一旦进入这些单位,就会“旱涝保收”,解除衣食之忧。因此,大学毕业生纷纷选择体制内就业甚至将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首选,人们就会说,这是在追求稳定和安逸。
其实,这种看法可能矮化了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不能否认,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出于稳定和落户大城市的考虑选择体制内,但这究竟是不是主要原因?尚须审思明辨。
报道指出,一方面,大城市落户政策在不断收窄,落户名额被严格压缩,户口越来越“值钱”;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局,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7%,比去年同期增速降低了7.9个百分点。在如此双重背景下,毕业生为什么首选体制内工作,也就不言而喻了。显然,“落户”福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境,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过,除了户口福利、稳定工作以及民营企业发展困境等因素之外,还应看到,体制内单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乃至人性化或许也是吸引大学生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体制内单位的规章制度相对健全、管理比较正规,往往也体现出基于制度保障的人性化管理色彩,而且,也不能排除体制内单位超越逐利层面的职业光芒对青年大学生前途似海的理想激励和吸引。
反观当下,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如小饭店、小公司、小工厂等,往往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对第一桶金的渴望和追求往往使这些体制外单位的管理者无暇他顾。而且,有的还呈现出家族式管理的特点,从管理角度而言,人治因素相当明显。在这类民营企业,规章制度往往得不到有效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与其说是大学毕业生放弃了这些体制外的舞台,不如说是这些体制外的单位丧失了大学毕业生的信任。
因此,对于大学毕业生青睐体制内就业,除了世俗层面的工作稳定、大城市户口乃至传说中的安逸之外,还应看到,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制度化管理乃至文化管理的信赖和追求,恰恰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等体制内单位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这种满足,往往被体制内单位表面上的稳定印象所掩盖,使人们误以为,大学生选择体制内,就是为了落户大城市,就是为了稳定、安逸,或者,就是在戴着有色眼镜看不起体制外的民营企业。
而且,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体制内单位的管理也越来越有别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大锅饭”,越来越多的体制内单位正在开启和实施现代管理模式,绩效考核、日常管理都越来越科学和完善。在体制内就业,也越来越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果还是一味地用稳定、安逸来为大学毕业生选择体制内就业“背书”,显然背离了大浪淘沙的历史潮流。
当然,这种体制内外就业吸引力冷热不均的现象,的确需要有关管理部门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措施进行疏导和解决。引导就业观念更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激活民间资本,扶植中小企业。此外,体制外的中小企业也需要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制度化管理水平,逐渐摆脱家族式管理和人治模式,营造良好企业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体制外中小民营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