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在奥运赛场上,我们为孙杨的真性情而感动,也为傅园慧的“洪荒之力”而倾倒,喜欢林丹与李宗伟的经典对决,更为裁判的误判而愤慨,但随着女排一路奋进,登上最高领奖台,留下的更多是激动与团结,拼搏与快乐。
郎平注定是创造神话的人,在女排开局不利的境况下,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冷静下来,积极调整,竟然在淘汰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成就了女排新的传奇。在激动谈论的同时,我们更有必要去思考,到底如何让女排精神发扬光大?作为教育人,我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咀嚼。
首先,学生应像女排姑娘们那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刚开始女排的小组赛成绩不佳,竟然以两胜三负的成绩进入淘汰赛,但女排姑娘们不愿意止步,面对实力强劲的巴西队,她们相互配合,互相激励,不仅收获了继续前进的通行证,更收获了胜利的信心。有人说,女排姑娘让所有人感动流泪,这样的拼劲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激励国人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反观当下,许多孩子智力水平差不多,关键就是意志力不强,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选择了回避,不能亮出宝剑,挑战极限。
其次,教师要向郎平教练那样“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伟大的比赛,离不开球员们奋力拼搏,更离不开教练的运筹帷幄。郎平女士只有等到一场比赛胜利后,才会稍微发泄一下,拥抱一下在赛场上拼搏的孩子们。每次接受采访,都不会表现出过分夸大的表情,更多的是冷静的分析,简短的自我激励。我挺佩服这样的“铁榔头”,绝不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胜利而忘记冷静。事实上,许多教师之所以生性烦躁,说到底,就是没办法看清自己,老是喜欢回忆过去与憧憬未来,不喜欢珍惜当下。结果,所带的学生,看来看去,就是不觉得顺眼,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实际上,教师需要向郎平教练学习,不断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在孩子们的成败面前保持淡定,多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孩子们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
最后,像人们给予女排的理解一样,教育也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包容。时代在变化,奥运关注点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以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奖牌数量,以金牌来论英雄。而如今,尽管傅园慧得了铜牌,照样得到世人的喜爱。郎平与她的姑娘们登上最高领奖台时,大伙都从心底鼓掌点赞。可以说,人们不仅仅关注成败,更在意比赛过程中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气。同理,教育也需要行动者,而不是抱怨者,只要互相支持,生死与共,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希望在行动中获得,而不是在抱怨中攫取。如果教育有了力量,社会不就能更加幸福与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