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的重要一环在于校长依法治校,校长能不能依法治校,关键在于校长是否专业化。如果一个校长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想让他依法治校不就是一句空话吗?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已经制定颁布了各级各类校长的专业标准。
专业标准说的是做校长的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其视角应该从“专业”出发。比如校长的角色、校长的素养,校长的能力。“标准”的提出应当基于校长的角色、素养和能力三个方面。这当中,校长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治校的素养和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具备专业素养的校长,一定是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和精神的,否则他就难以实现依法治校,可能采取一些有悖人权和常理的治校举措。比如,男女生距离不得小于44公分,将班主任办公室设教室后随时“观察”,给所有教室装监控,以及一些超级中学制定的一系列“不准”之类的奇葩规定。如果校长们具备了相关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恐怕类似的问题就会少一些了。
要确保校长依法治校得以实现,就要改变和完善现有的校长遴选任命机制,积极推行校长资格认定机制,依据相关法律和学校规定,赋予校长管理学校应有的职责、权限,确保校长维护学校活动的正常秩序,及时发现和纠正办学行为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尤其是能依法保障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校长还要依法完善学校章程,制定学校制度,实行民主决策,健全监督机制。
为监督和保证校长依法治校,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校长评鉴机制,尤其是第三方评鉴机制,以确保校长任职资格的可靠性。否则校长负责制和依法治校就是一句空话。要严格按照校长专业标准,通过多样化、多元参与、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鉴校长,在评鉴中尤其要注意引入较为长期的、多样化资料考察校长依法治校的意识、行为和业绩。同时,有关方面和学校还要建立健全各项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防止校长滥用职权,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和避免校长遴选、任命和评鉴中出现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的干扰和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