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治理论文造假,需要彻底铲除扭曲的产业链

近年来,从教授博导到普通学生,媒体曝光的论文造假事件呈高发态势,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网上搜索“论文发表”,就能轻松找到上万个相关网站,有的甚至直接写着提供论文代写服务,代写代发职称、学位论文,要价几千到几万元不等。(7月11日央视新闻)

论文买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有媒体曾报道,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至5.4亿元,2009年已近10亿元。虽然学术界对这一数字存在分歧,但大家都承认,论文买卖在中国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一道亟待治理的难题。

今年4月,教育部向全社会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稿,这被认为对近年来被曝光的学术造假行为的又一次回应。在国家三令五申之下,论文造假为何愈演愈烈?细察背后的成因不难发现,论文买卖“产业”不断壮大根源在于简单的学术认定标准和旺盛的论文发表需求。要想彻底铲除这种扭曲的产业链,尚须标本兼治。

一是要改革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给过热的论文发表需求降温。如何改进职称评审和学术评价体系,是当下必须要思考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对于评价对象的衡量,不仅要看论文,更要看实际的水平、能力和贡献。论文评价可以有,但必须加大实际贡献、敬业程度、日常工作业绩等评价因子的权重。此外,对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评价,也不能只看其最终的论文,还要加强平时的过程管理,从导师到院(系),再到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都要细化过程管理,落实相关保障措施,使管理更加高效。论文买卖之所以火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目前貌似公平实际上已弊端暗藏的职称评审和学术评价体系催生出来的恶果。因此,改革完善现有的学术评价和职称评审制度,无疑是釜底抽薪之策。

二是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论文不同于一般的诉状、商业策划书等实用文体,它本身带有极强的学术认定属性。花钱请人代写论文的人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学术实力,涉嫌欺诈。因此,必须针对包括论文代写在内的代写市场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让那些论文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烟消云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应该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对专门从事代写代发论文的中介网站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他认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比如在丹麦法律中,明确界定作者在文章中不适当或不实事求是地署名,都被视为一种学术不端行为。在韩国,警方加强了对论文中介的调查和打击。韩国还建立了“剽窃预防系统”,将因代别人撰写论文受处罚的人的信息录入系统,并禁止他们参与课题申请。

三是要深化学术期刊体制改革。近年来,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渐成一种“行规”。从国家级核心期刊到一般省级刊物,版面费从几百到几千甚至几万不等,花钱发论文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中众多晋级评职者的无奈选择。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兼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特殊产品,大部分的学术期刊应该改制。有定价和公开版号的学术期刊要么进入市场,要么变身为内部交流刊物(接受财政拨款,不考虑市场的需要,不面向市场公开发行)。而有定价和公开版号的学术刊物进入市场,是个宏大的系统的工程,涉及相当复杂的因素,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细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攻克出版市场这一“硬骨头”,逐渐由“向作者收版面费——支付编辑工资奖金和出版印刷费用——免费向读者赠阅”转变为“向读者收取订阅费——支付编辑工资奖金和出版印刷费用——支付作者稿费”。

近期相关评论:

曹叔亮:学术论文造假为哪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铲除  铲除词条  造假  造假词条  产业链  产业链词条  扭曲  扭曲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