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常州“毒校”事件能成为有毒土地治理的里程碑吗

常外“毒地”风波尚未过去,江苏海安又惊现“毒学校”,该县城南实验学校多名家长反映,发现有孩子不同程度出现流鼻血、身体瘙痒等症状,极个别孩子出现脱皮。家长称在学校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怀疑是周边化工厂异味,海安官方随即宣布附近化工厂全部停产整顿……

常外“毒地”事件,已经掀起了一场公共安全风暴。接二连三的“毒校”曝光,绝非一时巧合,而是以往粗放式发展和环保意识欠缺所造就的“生态赤字”反噬的恶果。仅就土壤污染而言,环保部2014年4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早在2012年,有媒体就以“毒地潜伏”为题披露了“毒土地”现象,指出在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之中,占据市区优越位置的一些劣势工业企业,纷纷通过易地、搬迁改造,退出繁华地段,其遗留的大量“毒地”也随之被暴露于城市的阳光之下,其中有不少“毒地”未经治理,就被“正常使用”。由此导致的中毒的事件也层出不穷:2006年,苏州某化工企业搬迁后,留下了20亩污染土地,6名筑路工人挖土时中毒昏迷;2007年,武汉一处住宅项目施工者,在接触到原武汉农药厂的深层土壤后,数人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2015年,江苏省靖江市惊爆养猪场“地下藏毒万吨”……

相比之下,原本应该最安全的学校“与毒为邻”,极大地击穿了社会心理底线,从而引发舆论的聚焦。拿孩子们的健康做“污染试纸”令人心痛,换个角度审视,常外“毒地”事件也是深入推动土地污染治理工作的莫大契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相关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依然滞后。以常外“毒地”为例,看起来责任十分明显,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土壤污染修复和赔偿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约束力不够、对责任者的震慑也不强。土壤保护立法之所以如此难产,当然与土壤污染界定标准涉及复杂的技术、科学等问题相关,也有治理资金短缺的现实困难,但这些能成为拖延不决的理由吗?

美国曾发生了一桩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伤害事件——拉夫运河事件。1942年美国胡克公司买下已经“烂尾”的拉夫运河作为废物堆放场,从1942年到1950年,运河里总共填埋了超过2.1万吨工业废弃物。到70年代末,经过多年雨水冲刷,废弃物渗入了当地居民的院子乃至地下室。不正常的现象随之而来:高流产率,婴儿出生缺陷多发,有工人出现精神疾病甚至罹患癌症,连哺乳妈妈的乳汁都检测出毒素。面对民众质疑和媒体曝光,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于1978年和1980年两次宣布拉夫运河为联邦突发性环境事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拉夫运河事件成了美国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控制中一个里程碑。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常外“毒地事件”能转“危”为“机”,成为中国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控制的重要节点乃至是一个里程碑吗?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常州  常州词条  里程碑  里程碑词条  有毒  有毒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  土地  土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