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一方面,近七成的成年国民对举办阅读活动的期盼;另一方面,超过六成的国民对个人总体阅读情况表示一般或不满意。两相对照,说明了阅读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阅读供给侧改革呢?
一是努力生产出高品质的阅读产品。这里的阅读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用”之书,一种是“有用”之书。作家刘醒龙曾表示,让人终身受益的书可能正是那些早年读时“无感”,看似无用的“闲书”,这些书往往是“越品味道越浓”的好书。作家刘震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读专业技能书,对他谋生手段有所帮助,功利化阅读也就无可厚非,毕竟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两个人的看法都没错,前者谈的是理想之书,后者是现实之书,都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都要力争多出精品。
二是逐步建设优美舒适甚至“高大上”的阅读空间。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应加强包括图书馆、书店、阅览室等在内的阅读空间建设,尽可能营造优美、温馨的阅读空间和环境。诚如扬州市图书馆馆长朱军所言:“置身江南园林,有山环水绕,温度恒定控制,柔和灯光可人体感知……试问如此书房环境,哪个读者不爱多读一本书?”这样的阅读空间怎不令人羡慕和向往?即便不读书,到里面走一走也是一种享受。城镇和农村不应只有豪华的酒店和设施齐全的麻将馆,更应有比其更美、设施更完善的“城市书房”或阅读空间。
三是为城乡阅读空间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比如,2014年,江苏出台全国第一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法规性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实体书店24小时通宵营业,并将每年4月23日设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2015年,江苏出台党的十八大后全国首部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性法规,规定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等应当免费开放;2016年,酝酿已久的国家层面的《全面阅读促进条例》也即将出台,等等。这些都为阅读空间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是解决好阅读平台供给问题。阅读产品有非营利性平台和营利性平台两大来源。非营利性的公共图书馆、阅览室等当然要坚决执行国家和所在地区的促进全民阅读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满足越来越多读者的需求;对于营利性的书店、书房来说,也应抓住政策机遇和国家推进全民阅读的东风,努力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增强图书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能力,通过揣摩读者心理,研判市场需求,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