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对于“形式化聚餐”,大学生要有说“不”的底气

大学生聚餐本是为了增进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可有些人却将其视为一种获取社会资源的应酬手段,讲究场面和档次,让不少尚无收入的学生难能敷出,也让聚会变得形式化,缺乏感情交流。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联络感情”的门槛太高,为什么不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呢?其实,现实中让大学生感到困惑的,既有形式化的“高消费”,也有情面上的“难拒绝”,还有拒绝后的“孤独病”。

人际关系学说指出,当人们参加社会活动时,如果过分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会强化从众心理和虚荣心理。在“同窗共度就是缘分,有缘相识就该推杯换盏,交往越深消费越要奢华”的氛围中,不愿参加的学生,碍于同学情面,也不想以一人之故逆众人之欢。殊不知,这样的聚会只是在同学间架起了一道“面子墙”,隔在饭桌两边的人缺少心与心的沟通,羞于拒绝,还要深受其累。这样一来,必然加重一些学子的焦虑和社交恐惧。

当然,还有一些大学生觉得一旦拒绝参加聚会,就意味着自己不合群,心里受不了那份“孤独感”。虽然这和时代的“浮躁病”不无关系,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缺乏这样的定力,一直苦于为“圈子”奔波,饭桌上的“友谊小船”也会说翻就翻。

可见,形式化聚餐之所以能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除与大学生勤俭意识淡薄、缺乏对友谊的理性判断有关外,还与难平静的世俗心有莫大关系。在笔者看来,根治形式化聚餐现象,关键是大学生自己要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和友谊观。正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德国作家吕克特在《婆罗门的睿智》一书中也写道:“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面看都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到的是蔷薇,从背面看到的是刺。”良好的友谊不在于比较的虚荣,而在于内心的实际感受,“铁的关系”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也不在别人的言辞之中,更不会因为聚会的缺席而大打折扣。

再者,大学生要有承受孤独的心理准备,学会用知识充实孤独。应该知道,拒绝不必要的形式化聚会并不等于自我封闭,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更有价值的事,比如看看书,研究研究学问,锻炼锻炼身体,唱唱歌,跑跑步,和谈得来的朋友聊聊天,等等。我想,做到这两点,对于奢靡化、形式化、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同学聚会,大学生就有了说“不”的底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形式化  形式化词条  底气  底气词条  聚餐  聚餐词条  对于  对于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