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就要到了,各种儿童兴趣班火爆起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在寻找兴趣班时,主要目的都是要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帮孩子“练胆”。(1月11日辽沈晚报)
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笔者虽不赞成家长盲目地让孩子参加某种活动或训练,但是眼下孩子“胆量”不足是不争的事实。
早在2009年,重庆奥德曼少儿拓展中心就对120名6-16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过一次“胆商”测试。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孩子“胆商”不及格。“胆商”其实是继智商和情商后,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的一种能力,它代表人的胆识、胆略,在关键时刻是否敢冒险、敢做出重大决定,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不容小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学生“胆量”不足呢?在我看来,这既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惹的祸,也是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催生的结果。一方面,玩电脑游戏、看动漫成为眼下孩子们的主要娱乐方式,再加上现在公寓式的居住方式,孩子容易养成孤僻、自闭、胆怯的性格;另一方面,由于对分数的追逐和对学生安全的考量,使得学校缺少让学生历练、体验的环境。凡此种种,导致了中小学生明显的“鼠性”特征:在遇到困难时,倾向于直接向父母求助,而不是自己解决;没有勇气,缺少正视困难、面对矛盾的“人格唤醒”;缺乏气魄,成了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套中人”。
尽管孩子性格的差异并非缺陷,但“胆量”不足让人忧虑:少年的隐患也是国家的隐患,一个缺乏胆识和冒险精神的民族必然会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把握历史机遇、应对挑战的能力。
有鉴于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胆商”教育应是重要一课,而补上这一课,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事,也需要学校教育有所改变,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因为,过人的胆识、冒险的精神和把握机遇的气魄,不仅是个人赢得成功、成就人生的财富,也是国家不断增强竞争力,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