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某地慈善总会每到高校录取季都拿出一部分善款救助家庭贫困且考上一类本科的大学生,而且某地电视台还会及时对救助情况进行了公示,内容很详细,姓名、家庭住址、分数、录取学校一应俱全,以示慈善总会的善举公开、公平、公正。
看着这个透明的公示名单,我想起两件事情。
一是电视剧《陈云》里革命前辈陈云的捐助事情:原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为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资助河南卢氏县的25名贫困小学生。在指示工作人员办理此事时,他特别强调,只看贫困程度,不要考虑学习成绩。
二是我身边的一个故事:某校开展给贫困教师送温暖活动。班子会上研究捐助的对象,后勤主任老王说,乔老师家是最困难的,他父母都80多岁了,经常闹病,一个孩子在大学读书,而且读的是学费高的三本学校,他老婆去年也下岗了,身体也不好,听说最近得了类风湿病。德育主任老马说,不能救助他,他不太遵守纪律,常常晚来早走。教导主任小林也认为不能救助他,他们班今年考试成绩在年级组倒数第一,并且他平时备课也马马虎虎。老校长最后接过话茬,大家要注意,这次搞的是“送温暖”活动,不是发教学奖,也不是发全勤奖,“贫困”就是个充分条件,别的就不用考虑了。
我为革命家陈云和这位老校长的做法而击掌!“送温暖”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把“温暖”送给了学校里最“饥寒”的师生,忽略其他因素,这才是慈善的真正意义。
慈善总会救助贫困学生也应如此。慈善基金不是奖学金,无论是一本生,还是专科生,如果面临失学,就应该给予救助。
那么慈善总会为什么只关注一本生呢?想必是认为一本生考了那么高的分数,被那么好的大学录取了,如果进入大学深造,将来肯定会有出息,一旦因为经济困难上不了大学就太可惜了,于是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至于那些考上一般大学的学生甚至专科生,念不起就念不起吧,考那么点分数也不值得可惜,于是对他们冷漠相待。一本生将来就一定比考的一般的学生有出息吗?未必!如此“近视”,是对考得一般的学生的歧视。再说,就算考得一般的学生未来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那也不必对他们“另眼相待”,因为社会中占绝大多数的就是普通劳动者。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博得大家一致认同。戚教授认为,我们未来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今天班里的那些“差生”,因为,未来为你提供卖菜、收电费、开出租车等日常服务项目的,很可能就是今天这些“差生”。这些人,能真正让你切实体会到生活质量的高低。我们是否想到这一点?
慈善,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保持一颗纯粹的心,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行善才是真正的善举!慈善总会如此歧视考得一般的学生,已经违背了慈善的本意。
前几年,国家为了不让每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辍学,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有的学校总觉得拿这些补助救济学习一般的贫困生可惜了,改为给学习好的学生发奖学金。结果被一些家长给告了,学校被查处,领导挨了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