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很宽泛的作文题目——《父亲(母亲)的一天》。从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真诚和认真,很多孩子走入了父亲或母亲的工作环境,和父母一道劳作,体会父母的艰辛。
有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父母真辛苦,但仍然毫无怨言地供我们上学。有时候,我想,该如何报答他们呢?那只有一条路——上大学。
我的努力和你们的付出相比,算得上什么呀?在你们夜以继日、风雨无阻的劳作下安逸走过的我还有什么不奋力一拼的理由?
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除了奋发向上,我找不到任何退却的理由。
是的,我要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否则,我又该如何报答他们呢?
孩子们的认识是,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所以,“报答”成了我看到的最多的字眼。这符合十七八岁的高中生的认知,只是,他们在写作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有违我布置作文的初衷,甚至让我感到有些忧虑。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价值,都不应为别人而活着。尽自己的能力抚养子女,供子女读书,为子女付出,这是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他们或工或农,或外出或留守,自有他们自身的选择。作为子女,读书学习也绝不应该是为了父母,而是从中寻找乐趣,积累知识,为将来做准备。
在我看来,为了子女而工作,为了父母而学习的观念,都是不正确的认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认识到生命本身的价值,这样的生命也难以绽放光彩。
更进一步说,如果总认为自己在为别人学习、工作,那他们就在期待别人给予自己回报。倘若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我想,这绝不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的正确选择。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当人们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这些基本需求之后,就会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也就说,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也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可能地激发一个人的内在潜质,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生活态度才会积极向上,生命也才会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