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谈教育问题,请学会用数据说话

《环球科学》第10期上刊登了一篇短文:《高中生上课时间越晚越好?》。标题用了一个问句,似乎对这个结论没有太大的把握。文章介绍说这个带着疑问的结论来自对9000多名高中学生的跟踪调研,但没有公布具体的调研过程和调研数据。看来,作者并非是标题党,也不是自己拍脑袋臆断一下得出这个结论的。

美国高中生上课时间越晚越好,是否中国高中生也是上课时间越晚越好呢?中美两国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大相径庭,这个问题的结论并非像微课、翻转课堂一样可以借鉴过来的,更有可能不会得到把升学看得比命还重的校长们的支持。

我关注的重点不是这个结论,而是在我们中国,高中的上课时间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是七点钟或更早?依据又是什么?

这让我回想起多年前听说过的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研究,她的研究课题是小学生最少要抄多少遍生字就可以达成记忆。显然,这个研究所具有的意义不只是为小学生减了负,更重要的意义是用调研数据来说话,而不是凭经验、凭感觉来决定学生的作业量。

大到教育教学政策的确定,小到作业如何布置,都需要调研,用数据来说话。与其让老师们撰写所谓的论文,还不如让老师们学会调研,撰写接地气的调研报告,收集教育教学的相关数据,为教育教学的大数据时代奠定基础。

调研数据说话,培养的是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是帮助我们从经验以及想当然的状态走向理性状态的桥梁。

最近关于“衡水中学”的争论又甚嚣尘上,批判和维护者各执一词,难分是非。熊丙奇博士曾在2014年11月29日撰写的一篇文章《北大清华不要置身衡中讨论之外》中谈到:“针对衡水中学的讨论,眼下缺少有说服力的数据。对衡水中学的毕业生,没有跟踪数据反映他们在大学求学如何,大学毕业之后的职业、人生发展情况如何。”并且建议:“有关研究者可成立联合课题组,立项后对衡水中学进行全面跟踪调查,用跟踪调查得来的数据说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口水仗。”

对于衡中的调研,其意义不仅仅是判断是非对错,更重要的是告诉大家必须用调研数据来说话,也只有调研数据中得来的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

那么,各地的高中教育改革有调研数据支持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谈教育问题,请学会用数据说话  说话  说话词条  学会  学会词条  数据  数据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