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动画公司准备把最新作品《西游记的故事》推向全球,考虑到西方动画片分级制度,妖怪想吃唐僧肉等内容将被删掉。“因为如果我们要面向外国儿童,那是不能被接受的。”这则新闻让国内动画片分级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2013年4月,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两个孩子被严重烧伤。舆情汹汹,央视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高人气动画片进行了批评,不少人呼吁建立动画片分级制度。遗憾的是,呼吁无果。
按理说,制定动画分级制度的制定并不难,只要参照国外的相关标准,并结合本国实际就行。之所以迟迟未能出台,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实施动画分级的大环境尚未成熟:电影、电视等都没有实行分级制,公众也普遍不知道什么是分级以及怎么执行分级。因此,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分级的必要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从事动画制作的专业人员,虽然深知其中的道理,但为了吸引眼球,也就不顾孩子身心健康,将暴力、色情等元素加入动画之中。
很多人觉得动画片就是骗骗孩子的“小儿科”,犯不着太较真。在这种观念的主宰下,不少人忽视孩子看的内容,甚至觉得孩子看什么动画片都行。殊不知,孩子和成人看问题的视角完全不一样——为人父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譬如,将近9周岁的女儿依然还天真地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圣诞老人。试想,像小女一样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孩子,会仅仅把动画片看作“故事”吗?
既然动画制作公司清楚地知道,妖怪想吃唐僧肉的情节不适宜外国小朋友,那为什么不能“出口转内销”,也保护一下国内小朋友的幼小心灵呢?既然许多国家都有“降妖”的标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祭出“伏魔”的紧箍咒呢?想到那一双双紧盯着屏幕的小眼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拖延不决?诚然,出台动画片分级制度并不能包医百病,但最起码可以让家长在孩子观看儿童影视剧时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