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某校的一位学生家长说,他的孩子吵着闹着要换一个班,原因就是某位老师上课太乏味了,站在讲台上总是一脸“死相”。
习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那位吵着闹着要换班的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肯定是不幸的。其实,还有很多学生都在遭遇同样的不幸,只是有的选择了反抗,大多数则选择了忍受。
我是幸运的。几十年过去了,我始终记得教我高中数学的张老师的那张“好脸”。
在学生眼里,30来岁的张老师完完全全就是个大小孩,是一看就让你开心,让你觉得特别好玩的那一类人。他身上最具广告效应的就是那张稚气的笑脸,备课在笑、谈话在笑、讲课在笑,就连批评人、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也在笑。他那不知疲倦的标志性笑容,是校园里最幽默的一幅漫画,谁见了都会被感染。我们每天最盼望的就是上他的课,只要看见他春风满面、昂首阔步走进教室时,全班同学立马睡意全无、精神抖数,总有将看一场大戏般的期待。他讲课时眼睛睁得老圆,全身动作都很夸张,还习惯于拿着一个三角板挥来挥去。他那三角板指到哪,我们的眼睛就盯到哪,他讲到哪,我们的思维就跟到哪。每到课间休息时,那些调皮点的同学便会拿着三角板,惟妙惟肖模仿他的样子。他还有一个特点,喜欢在课堂上“装宝”,经常故意把数学里的一些英文字母读成不正确的发音,笑得全班同学前仰后合。一节课又一节课,就好像是在玩中度过的。当他迈着神气的步子走出教室时,我们的目光还紧贴着他的背影不放,身子也还坐在座位上不想离开。几门学科中,我本来数学基础最差,结果高考时数学考得最好。
也许,张老师看上去并不像一个老师,可他才是真正的好老师。他的魅力,就在那份天真,那份孩子气。
从事了一辈子教育,我一直以为,中国的教育太严肃了,缺少谐趣;中国的大多数老师太像老师了,缺乏谐功,所以中国的学生普遍都很苦。在顽固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老师总是摆脱不了对知识的一味灌输,却忽视对学生生命的塑造,这就导致老师总处在庄严的圣坛上,融不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也总处在被动的状态中,无法激活生命的活力。所以我们看到的课堂生态往往是一潭死水,玩手机、睡觉的学生已不是少数。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听某某老师的课简直要疯!”“听某某老师的课恨不得自杀!”
孩子就应该跟天真对话,童心就应该与童话做伴,教育的人格特征就应该是孩子气,老师的精神长相就应该是天真。一个远离了孩子气的教育,还会是孩子们需要的教育吗?
因为有张老师的影响,我当上老师之后,总是不断清理我的严肃“细胞”,不断添加孩子的心性,不断刷新脸上的笑容,让自己能够融进孩子们的世界。我以为,教育必须带着稚气的笑容、迈着神气的步子重新出发。当我精神饱满走上讲台的时候,当我被学生热情簇拥着的时候,我天真的表情正是张老师的那一种。
我期望,越来越多的张老师的表情加速集结,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脸谱,那才是中国教育的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