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创新的形势之下,教育被涂脂抹粉般加上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定语,于是出现了“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创新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本真教育”“绿色教育”……以彰显其办学特色及创新精神。其实,给“教育”加定语的做法,不仅是对教育的矮化和窄化,而且是对学生发展的限制和约束;不仅不是创新,而且是对教育伦理关系的破坏。
何谓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何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以形成最佳的素质结构为目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何谓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以升学为目的,从多数人中选拔少数人送到高一级学校的片面、淘汰式教育。
从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概念可以看出,教育是一个集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这些加了定语的“教育”,都是教育这个集合的子集。如果把教育看成是一个大圆,“素质教育”“应试教育”都是教育这个大圆中互相交织的大小不等的小圆。
由此可见,不论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还是“创新教育”“成功教育”“本真教育”“绿色教育”等,都是教育的从属概念,它们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局部或一个点,它们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个体的关系。
教育界的前辈们毕其一生在孜孜不倦地诠释教育内涵,探求教育真谛,他们并没有做给教育这个家族分家的事情。陶行知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本原,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前辈们并没有刻意创新什么“生活教育”“习惯教育”的概念,而是以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向教育的本质靠拢,推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教育既需要传承发展,又需要改革创新,但创新决不是“贩卖”“炒作”“制造”一些不伦不类的概念。靠“忽悠”大众来吸引眼球,这不仅会搞乱教育的伦理关系,而且会误导教育研究和实践,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