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长期被冷落的美育突然登上“头条”,有些人对此或许有些不以为意,认为这种“务虚”之事绝非当务之急。其实不然。众所周知,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非常强调环境的作用,即要在整体上营造一种真善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熏陶中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能否酝酿出美好的育人氛围,美育至关重要。
然而本当具有的纯净之美的校园,常常被各种声势浩大的“运动”冲得七零八落。最典型的莫过于那些极具轰动效果的高考誓师大会。
在传统文化观念中,“百”有圆满的意思。每年距离高考一百天的时候,几乎所有中学都会举行隆重的动员大会:学校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教师代表激情满怀的鼓励,家长代表深情款款的期盼,学生代表豪情冲天的宣誓……在动员讲话的过程中,学校还会举办仪式,用富有激励意义的标语和口号砥砺精神、激发斗志。
组织教育活动之时适当搞点声势,营造点氛围本来未尝不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少学校在组织活动时往往背离了教育的本意,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常常为造势而造势,过于迷恋宣传效果,从而使活动变味。
首先,形式上早已突破师生和家长代表发言的简单模式,加入了许多别的元素,营造出令人震撼的情景。甚至可以套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其次,用于激励士气的标语和口号已然“升级换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这些意蕴隽永、值得摩挲玩味的名言警句已经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则是这样一些“与时俱进”的话语:“今日疯狂,明日辉煌”,“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不像角马一样落后,要像野狗一样战斗”……
高考誓师大会在一些学校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激励效果,但是,这种激励只能看作是一种“激素”。透过喧嚣,我看到的是一颗颗功利浮躁的心。尤其是那些表面看起来有些道理,甚至还不无“霸气”的标语口号,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寒而栗的暴戾之气,完全就是自然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丛林法则的翻版。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下学习,会有什么后果?
然而,任凭公众如何抨击谴责,这股异化之风不仅不消减,反而愈演愈烈。何也?除了具有“实效”之外,更在于相关人员陶醉在“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口号震天”等所营造出的“壮美”之中,不仅不觉得丑陋,甚至还觉得美妙无比,自鸣得意。
因此,不仅学生有必要接受美育,学校管理者恐怕首先需要接受美的熏陶引领。只有管理者对美和丑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才能避免圣洁的校园丑态百出。
正是因为对美育薄弱现状与推行意义的深刻认识,《意见》才强调“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