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广济中心小学从今秋新学期开始,有一堂必修课是做宁波菜。课程内容相当居家,如汤圆、饺子、葱油饼、腐皮包肉等。(10月27日中国宁波网)
中小学教育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孩子在生活中动手劳动的机会比较少,自理能力比较差,分不清鱼类蔬菜、不会做菜煮饭的不在少数。因此,学校开设做菜必修课很有现实意义。
从微观上看,能让孩子学会一些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信心,满足他们做父母小帮手的心理需求。从宏观上看,让学校劳动教育不再停留在书本上,为一些中小学如何真正落实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中小学生需要劳动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他认为,孩子只有亲身参加劳动,才能有善良的心地和高尚的情操,才会变得敏感、温柔,才会热忱地对待周围事物。他在《给儿子的信》中也说:“孩子,你要永远铭记在心:通过勤劳获得快乐,是培养良心的强大力量。”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需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当下的劳动课教材就有亟需改进的地方。某版本低年级小学课本,要求孩子绣十字绣,年级稍高,还要织毛线。其实,七八岁的孩子,不论男女,与其学十字绣、织毛线,不如学做菜、包饺子、洗衣服之类的“实用”技能。
今年8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开设“做菜课”,正是贯彻以上精神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