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础教育的“零起点”、“等第制”正从全面推行走向深入实施,上海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将实行等级制评价,避免分分计较。笔者认为,实行等级制评价的做法遵循了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应该在全国推而广之。
2004年,教育学者顾明远在重庆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顾明远说,中小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时期,它有自己的任务。《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曾指出,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而现在,几乎是从幼儿园开始,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竞争为目的,哪怕玩耍也不是以快乐而是以得名次为目的。孩子们在不适宜竞争的年龄,被卷入无节制的竞争中;在尚不具备抗挫折的年龄,被成年人搞得心理失衡。现在,很多人看不到简单教育要素中深藏的力量,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其理由是,社会需要竞争,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这看似长远的想法,实则是短见。有这样心理的家长,往往攀比心比较重,喜欢给孩子灌输一些弱肉强食的道理,喜欢计较可量化的外部得失。如,会背的唐诗比别人多几首,是否上了重点校,成绩排名如何,获得了多少种证书,等等,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在感受。
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的力量就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他们的内心最终变得越来越羸弱。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已察觉到社会竞争心理对孩子的伤害,希望还孩子一个童年,让他们愉快轻松地成长。但不少人只能在孩子尚小,尤其是还没上学时这样想。一旦孩子上了学,面对学校各种各样的奖励和排名,尤其是当老师通过手机短信给家长们群发各种评价通报时,很多人无法继续淡定下去,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开始一边抱怨孩子压力太大,一边配合学校给孩子施压。
英国教育家尼尔说过,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会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所以,那些品行出了问题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被一步步逼到这个份上的。
不少学校在开家长会时都给家长们讲:平时考试多一分少一分确实关系不大,关键是让孩子学会学习。可据学校反映,面对升学压力,很多家长都把这句话当成了耳旁风。其实,这句话很有道理,家长要摆正心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平时做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考试是为了检查孩子在某个时段对某个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提高和发展的过程,过分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降低学习兴趣。
企业家马云可谓成功人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曾经历种种挫败,却一直坚持。他说,一流高手的眼睛里面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原因是我心中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你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这句话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放下竞争意识,才能拿起竞争能力。这正是老子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