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自主招生改革并非“失败”了,而是改革得不彻底

近日,在“第三届长三角城镇发展论坛”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有一项研究表明,自主招生招进大学的学生,跟高考招进大学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他认为,从教育改革意义上讲,自主招生是失败的。高校应用职业面试官去取代教授进行自主招生面试。

自主招生,一直都被认为是大学自主办学的重要一环。复旦大学陆雄文院长这番自主招生改革失败的论调确实让人心有戚戚。不过仔细分析陆院长的推理过程,笔者觉得“自主招生改革失败”这个结论有点片面,其用职业面试官替代教授进行自主招生的想法更是有些不切实际。

陆院长的分析来自于自主招生生源和高考招生生源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的调查,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着相同的学科知识,接受着相同的学习方式,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本来就没有那么显著。除了分数和文理的差异之外,学生在情感、人格、兴趣、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是非常接近的,所以在同一个学校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所得到的生源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可以理解。所以说,由生源没有显著差异的调查来否定自主招生是有失偏颇的。

而且,当前拥有自主招生权力的各大高校,其招生手段和高考招生并没有多大区别。甚至不少高校结盟形成“北约”、“华约”、“卓越”、“京派”等自主招生联盟,这种小高考的招生方式和高考确实相差无几,这样的自主招生得到的生源和高考招生生源进行比较当然不会有显著性差别。

由上可知,自主招生改革并非已经失败了,而是改革得不彻底。当前自主招生的高校并没有一套可靠的自主招生办法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辨识。所以,我们应该提高的是高校自主招生的能力,而非否决自主招生的形式。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招生不能仅是行政权力从教育主管部门移交到各个高校的招生办公室。自主招生能力的提高,需要各个高校的教授深度参与且能够处于主导地位,这样才会真正设计出能够辨识不同学生的招生方案,而非行政力量所主导的流程化、规范化的招生方案。无论是哪个学校,教授对于自己未来所需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授有权力,则一定会招收能够学好自己所授专业的学生。把教授排除在外的所谓的“职业面试官”将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辨识。教授们无法深度参与,高校行政权力仍把持教学主导权,或许这才是自主招生失败的原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改革  改革词条  并非  并非词条  彻底  彻底词条  而是  而是词条  自主  自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