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一中军团’遭遇‘超级中学’阻击,超级中学何以胜?”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广东,代表着各市县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最丰富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顶尖中学的“一中”,随着高考形势的演变、中学竞争格局的刷新,纷纷遭到新超级中学的阻击。今年广东高考,多项“精英指标”中仅珠海一中突围,部分地市的一中招收分数线也被其他学校超越。(《广州日报》7月20日)
客观而言,从“一中现象”到“超级中学”扬威,是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利益博弈的一种现实反映,绝不代表着教育的先进发展方向。为什么“超级中学”能够异军突起,在升学方面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让传统的一中看上去不堪一击呢?
这是因为,一些“超级中学”除了靠特殊政策的“掐尖”之外,还通过金钱或其他手段乱挖生源,并以超大规模、超大班额示人,特别是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现代大企业的运作模式,严格控制学生的时间和行为,一味绑架学生的精神和思想,使之心无他念,只问高考,并通过高强度、高难度的应试训练,从而生产出骄人的高考成绩。
挖来的“尖子生”加上挖来的优秀师资,高考成绩自然一路凯歌高奏。教师高额的奖金和学生考上名校所悬的奖赏,又成了“超级中学”这台战车生生不息、纵横驰骋的巨大动力。马太效应之下,这些学校犹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众多学生特别是一些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改变命运,背上钞票蜂拥而至,高升学率又吸引了大量学生,包括大批复读生,从而铸就了超级中学的“辉煌”。
在自然界,有一种叫巨尾桉的速生树种,其生长过程中会疯狂吸收大量水分、营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壤干燥、贫瘠,让周边形成荒芜之地。“超级中学”由于垄断过多的教育资源,就像巨尾桉一样一株独大,从而恶化了周边教育生态。而且,“超级中学”办学模式简单化,既降低了教育的整体质量,造成了虚假的教育繁荣,又为本来就十分猖獗的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而彻底遏制住“超级中学”,让教育回归良性和理性,笔者以为,一方面,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出发,以良知和使命的坚守,把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放在首要地位,为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着想,不打造金字招牌,不盲目追求政绩,不为应试教育火上浇油,真正落实教育公平,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人提供适合的学校和教育。
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择校生和复读生比例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比如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中就界定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初中和小学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而且强化学籍管理,下大力气规范招生秩序,不制造、不鼓吹所谓应试教育英雄。特别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敢于对“超级中学”亮剑。
当然,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加快高考制度改革,创新丰富而多样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机制,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让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由此也就不会出现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