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土财主心态”不除,大学更名之风不止

最近有报道称,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大学更名之风”愈演愈烈,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媒体列举了高校4类更名情况:从学校更名为学院,从学院更名大学,独立学院脱离母体更名,某些传统行业院校赶时髦更名。独立学院脱离母体更名是有必要的,否则会和母体校名冲突。但是,相当多的更名是为了追求“高大上”。这种情况折射出教育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倾向。

笔者认为,在大学行政化办学的现实条件下,大学的行政级别影响着学校行政人员的工资待遇,但大学不能为了升级而盲目更名。校长本应该主动寻找去行政化的道路,不应抱着行政化的旧思想紧紧盯着功利而忘记办学理想。

国内大学不少大学官本位意识严重,学术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普遍比不上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待遇和地位,甚至还使不少人误以为“在大学里当官才有本事,搞学术是没有本事”,前些年某大学出现的博士生争抢处长岗位的新闻报道就是最为现实的例子。我们需要重新拾回大学理念,要坚定地把被大学官本位挤压的“学术本位”找回来,这才是大学办学者的责任、担当、使命和荣耀。

只有回归学问本位,大学才能名副其实。否则,无论怎样变更校名,学校的办学实力都难以提升。

1931年12月2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之后,梅贻琦先生千方百计广招人才,使清华园内人才济济,群星灿烂,有效地推动了清华学术和教育的进步。这段历史,已经非常清楚地讲明一个道理:大学者,乃吸纳大学问者之所在也。也就是说,大学本身只是一个所在,必须要由满腹学问的大师来撑起精神,彰显文化气质,建构精神高地。否则,官僚当道、官本位盛行、大家千篇一律地念着行政经,哪里还有大学精神!如果大学官本位意识盛行,弄得做学问的远不如当官的,教授不如处长,大师总是校长等领导干部,那大学岂不是成了浊气熏天的官场了吗?

大学者,乃吸纳大学问者之所在也,非豢养追逐官僚行政级别待遇之酒囊饭袋者之所在也。有学问家在,则有大学在,有名大学在;有一流大学问家在,则有一流大学在。一所大学若拥有一批大师,何愁不“高大上”?何愁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百喻经·三重楼喻》里讲过一则空中楼阁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的财主,常遭到村民嘲笑。有一天,财主看到邻村财主家的三层楼高大壮丽而非常羡慕。于是,他马上派人找来工匠让他们盖楼。当他看到工匠们正在打地基的时候,急忙说明他的要求:只要最上面那层。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工匠们走了,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大学的基础是人才,有了人才,就等于有了坚实的地基。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学才有可能成长为人人羡慕和敬仰的万丈精神高楼。如果更名只为求个“高大上”的虚名,一不留神就会闹出空中楼阁式的笑话。但愿大学办学者不是这个故事里的土财主,但愿他们能牢记梅贻琦先生的大师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之风  之风词条  财主  财主词条  更名  更名词条  不止  不止词条  心态  心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