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推广国学能否多点创意,别在考试上用力

据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透露,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版,预计今秋进入课堂,开展新课程实验。值得一提的是,在高二学习的《道德经》将原文全本讲解。(3月31日京华时报)

国学教育是个大课题,也是时常搅动舆论和公众心弦的焦点问题。在发展国学教育的牵引下,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进入高考的必然趋势。至于“传统文化怎么考的问题”,有的人甚至提出“在高考中应该出现楹联对仗和诗词歌赋创作类试题”和“高考语文中应该出现一个新形式——政论或申论形式的传统文化论述题”等建议。当国学教育直奔考试而去的时候,还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国学教育吗?

邓实先生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国学教育就是让个体用审慎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并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更好地了解国学,感受国学魅力,培养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人们公认的是,国学是一门经世致用实践精神很强的学问。国学之大用在先明其义,然后探究“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正如先贤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还如荀子所云,“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正的国学教育应是毫无功利性的,是单纯的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文化气质和精神高扬的人。认为国学教育不能为其带来实惠,或者国学教育不能立刻显现功效的短视做法早就被批判,其急功近利的态度也是学习所应避免的。

国学教育定位于考试和获得成功的“通行证”,甚至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不得不学习国学,在笔者看来,这同样是对国学教育的窄化,是对国学教育扎根社会和民众土壤的抽空。笔者赞成的一个观点是,国学教育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照单全收,也不是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去进行抽象化、模式化的教学,而是启迪心志,激发潜能,知行合一,培养气质,塑造人格的教育。这种国学教育的功效是任何考试都无法检测出来的,因为这是真正的“人”的学问。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和社会不可谓不重视教育,但却没有培养出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和诺贝尔奖得主,原因何在?恐怕就在于片面割裂了学习与考试的关系,忽视了人生与学习之道的结合,只是为了单一的功利性目的去“打造”。面对国学教育,我们绝不能再犯老错误,应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纠偏。要知道,我们需要的人才决不仅仅是能显摆几句“古语”的人,若果真如此的话,得到的不仅没有“才”,更看不到“人”。

国学教育不是为了应试,国学应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人们应为了自觉提升生命境界和涵养理想去学习,任何目的性、功利性的做法都是国学教育的变异,应警惕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多点  多点词条  创意  创意词条  国学  国学词条  用力  用力词条  能否  能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