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山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有关媒体报道山东暂停大学生篮球、排球联赛的说明》称,近期有媒体报道山东省为了加强校园足球联赛,将暂停大学生篮球、排球联赛,此消息系“误读”。山东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将整合原来分别举行的大学生篮球、排球联赛,加强合作,推进大学生篮球、排球联赛更好发展。
这样的“误读”,有媒体对具体政策细节没弄清楚的因素,恐怕也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想表达出重视足球的决心,而对政策语焉不详有关。在笔者看来,“误读”让地方教育部门感受到压力,这其实也是一剂清醒剂,不能将足球弄成“政绩工程”。如果校园体育在重视足球的大旗下,挤压其他体育项目,必然会适得其反。可以说,公众的“误读”,已经折射出对开展校园足球,可能出现的“功利足球”的担忧。
事实上,公众的“误读”,是有一定的“情绪基础”的。对于国家高度重视校园足球,“教体合一”,社会舆论都持支持态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担忧,这种担忧包括地方教育部门在推进校园足球,组队参加足球四级联赛时,是不是特别关注“出成绩”,大搞“政绩”和形象工程;会不会把足球作为重中之重,边缘其他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有地方教育部门表示,要暂停篮球、排球联赛,这不是一下子点燃了这种情绪吗?
山东省教育部门的最新解释是,经“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协商,决定今年暂停‘中国体育彩票杯’山东省高校三大球联赛,足球联赛并入‘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篮球和排球联赛将由省教育厅为主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山东赛区比赛和省大学生排球比赛替代,调整赛制并适当扩大参赛范围,不影响各高校参加比赛。”这基本把问题说清楚了,就是篮球和排球联赛还是存在的,或许当初媒体报道时,断章取义,或者教育部门在谈到调整时,为突出足球,把其他调整内容忽视了。
究竟是媒体的报道还是政府部门的疏忽导致“误读”,现在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包括山东教育部门在内的各地教育部门,都应该从中读懂民间情绪。即,公众愿意看到校园足球如火如荼开展,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和青少年的体质,但是,却不愿意看到校园足球功利化,走急功近利的道路。
发展体教结合的学校体育,有两点极为关键,一是将传统体育教学,从一上课就训练学生跑跳,转变为项目制或俱乐部制。学生通过参加某一体育项目或某一运动队,在项目和运动队中,锻炼、提高体质,也学习到运动技能,并培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竞争意识。这会让体育课有更多乐趣,也磨练意志、品质,而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二是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应推出各种体育项目,组建各类运动队、俱乐部,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比如乒乓、篮球、排球、足球、游泳、网球等等。不能只有一两个运动项目,或限定学生必须参加某一运动项目。
只有这样的体教合一,才能让校园足球有健康发展的土壤,同时,也不会让其他项目,感到“被边缘”。不要说普通公众,就是一些体育工作者,现在也羡慕校园足球获得的好政策。而其实,这种“羡慕情绪”的产生,也暴露出校园足球在开展中可能会走偏的问题。更进一步说,发展校园足球,工夫在足球之外,应在构建体教合一的健康模式上着力。如果每所学校重视体育,根据各校自己的办学条件,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推出各种项目、俱乐部供学生自主选择,那么,各校会逐渐诞生出有特色的俱乐部、运动队。每个学生,到时都会既是学生,又是校运动队的运动员。离开了这样的环境,某个单一的体育项目要发展壮大,将十分困难。这是推进校园足球,必须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