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生为何难在作文中袒露心声

近日,有评委在参加了某以阅读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征文评选后表示,在连续几天看了580篇中学作文后,心情既惊喜又沮丧,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文字功底普遍不错,遣词造句颇具章法,各种修辞手段也大都运用得体,有些段落写得灵气十足;沮丧的是孩子们很少在文章中袒露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真善美以“真”为首,几乎所有校园里都悬挂着“求真”的字样,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可信。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在中小学生的作文里,竟然普遍存在着一个“假”问题——写的是假事,抒的是假情,发的是假议论。为何会这样?笔者认为,这是因学生缺乏真情实感,即使有也不敢在作文中表露的结果,具体原因则包括“生活体验失真”、“教材引领失真”、“考试评价失真”三个方面。

一是生活体验失真。最近,在妈妈服务平台“妈妈网”上,有个叫“甜妈”的网友很火,网上熟悉她的人都喊她“疯妈”:孩子写作文《桃花》,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她索性在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可时下对于自然的陌生,对于生活体验的缺乏,并不只是小学生,很多中学生“宅”在家里,埋头于书本、电视和电脑游戏,远离了一些基本的户外活动,远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远离了一些基本的生产劳动,远离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相应的生活体验,却让他们去写相关的文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情何以堪?久在樊笼中,何得还自然?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没有自然而然的正常生长,没有独出心裁的“经验改造”,何来中学生活生生的个性感悟?特别是常悬的安全利剑,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处处都在呵护之下,真实的生活体验与孩子们渐行渐远。

二是教材引领失真。且不说教材中存在的错误之处,单就教材的内容而言,有多少适合千差万别的学生:凡是包含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内容都被删除了;凡是包含生活中一些正能量的案例,都被有形或者是无形地放大了;在这些情形下,教材的一些内容已经面目全非,而这些引领竟然要让学生得出一致的看法,实现“依葫芦画瓢”的模式化。叶圣陶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材内容引领失真,教师引导过于集中统一,学生思考角度过于模式化,何来事实真相?单一失真的教材引领,很大程度窒息了孩子们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作文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就难成风景。

三是考试评价失真。古往今来的作文都十分讲究立意,稍有偏差,很可能满盘皆输,一篇作文题目出来了,很大程度就决定了朝什么方向思考和写作,进而决定会得到什么样的分数。令人尴尬的是,评卷过程中,命题人和阅卷人都普遍缺少基于学生个性的深层考量,评卷者过于注重遣词造句章法修辞等形式上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真实性灵的抒写。“因为是中考,如果真说心里话,一定考不好”,一语道破了当代中学生作文写作中的心理顾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一个生活体验失真、教材引领失真、考试评价失真的环境里,中学生能写出不失真的作文?显然,要改变这种学生作文不说真话的情况,敢想、敢说真话,有必要让孩子多一些逼真的生活体验,用反映真实情况的教材作引领,并配之以多元化的考试评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生为何难在作文中袒露心声  袒露  袒露词条  心声  心声词条  作文  作文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