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充实的寒假,给学生开列一份阅读书单,为假期读书和学习提供参照,本来是一件好事儿,但是这样的书单为什么频频让学生和家长质疑?它是否适合每位学生?
随着中考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广泛重视,利用假期让学生阅读一些必读书目,已成为教师和家长的共识。但是,假期阅读绝不止于为学生开列一份简单的阅读清单,如果学生内心深处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愿望,仅有书单或书名难以推动学生真正阅读,就如同一个非常厌食的人,即使你把美味佳肴摆得到处都是,恐怕最终也解决不了他的饥饿问题。
人是因为兴趣和求知才去读书,若把读书当成一项与已无关的任务,与兴趣无关,与满足求知欲和精神愉悦无关,这样的阅读必然使人兴味索然,从而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此时教师即使怎样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对学生而言也收效甚微。正如报道中所言,六年级的小黄喜欢看杨红樱、伍美珍等写的小说,“这些小说内容很贴近生活,我能跟着小说里的主角一起哭一起笑呢。”但是老师列的书目诸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笑猫日记》《目送》《古文观止》等,她不太感兴趣。
真正的读书清单,是每个人依据自己兴趣读出来的,这并非说别人提供的书单没有借鉴意义,但最终写在自己书单中的那些书目,一定是与自己情感交流充分,伴随自己度过生命重要时期、帮助自己产生生命能量的那些作品。对于这类书,学生在掌握了读书的一般方法后,可能不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也会认真阅读,努力体悟,并读有所得。
因此,寒假阅读应以学生的兴趣为支撑,以内在精神愉悦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必将自己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也不必担心学生必读书目未读而影响语文成绩,而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根据兴趣自我定制一个假期读书清单,经教师和家长审核后,由学生自主实施。
另外,阅读需要分享,读过的书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深深印在学生头脑中,因此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无疑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教师是要在放假前,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开学后,要根据每名学生的假期读书情况,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汇报活动,可以是专题性的,如名著赏析、故事会等,也可以是综合的,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科普节等,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评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或优秀小读者。通过活动,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