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解“学困生”之困,关键是让教育评价之根发新芽

“4岁英语词汇量达3000”“小学一年级学完初二数学”“钢琴、编程不能落下”……随着“教育焦虑”不断发酵,课内作业、课外辅导“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少青少年提前染上了“晚睡综合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普遍“亮起红灯”。多位专家表示,最近10年来,我国学生睡眠不足问题愈演愈烈。近日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未达标。(3月20日 新华社)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对此,国家有关部门从义务教育评价、作业改革、提高睡眠质量等多角度出发,发布了多项导向性规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也为中小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建言献策。

在笔者看来,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现象之所以长期“悬而未决”,关键在于教育评价之根未得到有效根治。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质量、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现象。这使得学校素质教育的步伐不敢迈太大,教育焦虑在家长中不断升级蔓延,导致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普遍“亮红灯”。鉴于此,若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还需各方下狠心,让教育评价之根发新芽。

首先,国家要加强教育督导,加大对相关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再具体到各县市、学校,要牵牢主体责任的牛鼻子,层层落实主体责任,通过专项整治等多种形式加强监督。

其次,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将着力点转向办学内涵建设。新时代的学校管理者要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部署,切实转变办学理念,优化办学模式,加大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校本教研,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风向标,探索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评价改革品牌。

最后,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设法转移教育焦虑。要从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入手,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和优缺点,尊重孩子情感需求,学会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孩子的成长,并适时帮孩子制定教育成长计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困生  学困生词条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