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乡村学校如何才能“香”起来

乡村学校是否能够“香”起来,不仅关乎乡村学校自身,也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乎国家的和谐稳定。为了办好乡村学校,国家及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极大改善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很多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几乎没有差别。为了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相关部门制定了多种有助于拓展乡村教师发展空间的激励政策,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乡村教育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乡村学校却还没有真正“香”起来,还有诸多短板需要补齐,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师资结构性短缺导致音体美课程缩水;二是立志终身从事乡村教育的优秀教师及青年教师不多;三是很多乡村学校没有特色。

让乡村教育真正“香”起来,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高水平师资扎根乡村教育。在部分乡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极其频繁。通过考编被分配到乡村学校的教师,经乡村学校的本土培养后,成熟一个流走一个,优秀一个流走一个。到乡村支教及因政策规定由城市向乡村流动的骨干教师,多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期满后立即返回城市学校,立志在乡村学校成就一番事业的高水平教师并不多。因而,构建合理的体制机制,吸引优秀教师扎根乡村教育,是让乡村学校“香”起来的前提条件。

让乡村教育真正“香”起来,必须要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结构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年龄结构,二是学科结构。在部分乡村学校,教师总数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但青年教师和音体美等科目教师严重短缺。由于缺少青年教师,教师群体活力不足,课堂教学及各项活动难以满足少年儿童的需要;由于音体美教师短缺,很多少年儿童喜欢学习的课程开不起来。因而,解决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是让乡村学校“香”起来的重要抓手。

让乡村教育真正“香”起来,必须要让学校有特色。以乡村初中教育为例,大多数乡村初中都以提高重点高中录取率为唯一教育目的。在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占据较大比例,由于亲子陪伴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乏,部分儿童学习困难。如果不顾这些客观条件,把所有学生都纳入考重点高中的培养轨道,极易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教育失去兴趣。向高中输送优秀初中毕业生是初中学校的重要职责,但不是唯一职责。基于乡村自然条件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多元课程,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真正感兴趣的知识,乡村学校才能“香”起来。

乡村学校香不香,考量的指标只有一条——学生及家长是否满意。由于师生比较高,乡村学校更适合因材施教,更容易办出特色,更容易让学生、家长及社会满意,更容易“香”起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乡村学校如何才能“香”起来  乡村  乡村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起来  起来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