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拍照留记录已成为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为重大活动留下珍贵的图片非常有必要,但就具体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图片拍摄过多、使用过滥,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活动本身。
图片拍摄过多、使用过滥,不仅加重了相关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容易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为此,有必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拍图片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为有重要意义的活动留下历史记录。但是,部分教育管理者却将其异化为凡事都要留痕的形式主义。以常规校内公开课为例。各教研组每周安排一节公开课,是很多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但部分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较少研究公开课的教学实绩,将重点投向拍摄照片,每节公开课拍三张以上图片并上传至教研工作群,任务就算完成了。公开课的质量怎么样?如何评议及研讨?听课教师学到了什么?这些公开课的本源问题并不在教学管理范围内。
什么样的活动应该拍图片?答案是有代表性、能作为学校办学成果载入学校史册的重要活动,其精彩瞬间应以图片或视频方式留存在校史资料中。但在部分学校,所有活动都要拍照,常规的学校例会、常规的教研组活动、班主任带学生做课间操……所有常规工作都要拍照,导致学校的教学工作群、德育工作群、科研工作群等每天被众多图片充斥,图片信息占群信息的80%以上。在以上传常规工作图片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群中,查找一项通知都很困难,更别说交流教育思想了。
图片如何使用?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校际交流中,部分交流人员的PPT一半以上都是图片:学生上课时的图片,学生参加活动的图片,教师找学生谈话的图片,教师在办公室里备课的图片……PPT大量使用图片,对本校师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对外校师生吸引力不大,他们更希望获得教育思想及理念等信息。在对外交流时播放大量图片,会给人一种“思想理念不够,图片来凑”的感觉。
教育活动图片留痕不是小事,处理得好,能为校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可以彰显学校优良的工作作风;处理不好,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认真思考上述三问,给过多过滥的活动图片去产能,是教育管理不可忽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