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监考女教师猝死事件引发热议。在为其不幸表示哀悼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如何普及急救常识,培训急救技能?
在我国,有院前急救素养的人实在太少。这是导致有些原本可以通过急救挽回生命的病人却因为无人懂得如何采取急救措施最终死亡的一大社会性原因。如果我们懂得如何采取急救措施,也许情况就不会这样糟糕。
也就是说,患者在医院外面出现紧急状况,客观上需要现场要有一定急救素养的人采取科学措施实施急救,以便挽救患者的生命。之后,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移动患者去医院继续救治。如果病情需要只能就地救治,则原则上不可移动患者。
有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中年男子在上海地铁2号线犯“癫痫”,现场乘客纷纷躲避,唯有一位外国乘客掏出钱包,伸到男人嘴中让他咬住,并及时帮他从包里拿出药片服下。事后,医生说这位外国乘客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位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做不到?2014年2月17日,一位女白领突然晕倒在深圳地铁的通道里,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的50分钟内,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她采取有效急救措施,120到达现场时患者已经死亡。在我们周围,这样令人遗憾的例子很多,我们不得不反思。
不可否认,有些疾病发作,必须由医生用专业手段来急救,但是别忘了,如果我们普通人也能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及时伸出援手,可能就会挽救很多生命。否则,遇到类似问题,即便我们想出一把力帮助病人,也无能为力。
急救知识涉及的范围不只是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的心梗等疾病,还包括常见的突发性触电、酒精中毒、烫伤、烧伤等。因此,公众需要学习多方面的急救知识。普及急救常识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最为关键的是实施急救培训,这样才能切实掌握急救方法,学会使用急救工具。
有资料表明,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已经较为普及,美国、日本等国将其列入了常规教学内容。孩子在小学阶段就会被教授简单的急救常识;进入初中以后,学校会进行系统的急救教育;到了高中时期,学生便已具备基本的心肺复苏、身体创伤、常见突发疾病等急救素质。
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在急救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应该首先把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培训落实在学校和社区,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公众和未来公民的急救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