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学校、无烟学校、无毒校园、绿色生态校园、信息技术示范校……每年都会出现学校“创建活动”评估验收扎堆现象。评估验收组陆续入驻校园,听汇报、查资料,势必增加学校的接待负担。每一次评估验收,学校都要安排管理人员一对一陪同。验收人员需要哪类资料,陪同人员就要随时提供。验收人员要去校园某个地方看看,陪同人员就要全程陪同,既当引导员,又当解说员。
实际上,相较于评估验收,创建活动本身更让学校苦不堪言。评估验收作为创建活动的收官战,虽然任务较重,但时间较短,而创建活动则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至少为一年。通常情况下,创建活动还要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耗费学校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以活动创建的“宣传发动”阶段为例,该阶段至少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分别召开动员会,包括管理人员动员会、教师动员会、学生动员会、家长动员会等,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另一方面,要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活动宣传,营造氛围:校园内外醒目位置要悬挂横幅或条幅,宣传橱窗要展示以创建活动为主题的专刊,各教室要以创建活动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各班要以创建活动为主题开一次班会……仅这一个阶段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创建活动确实是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但有些地区用力过猛,把创建活动当作灵丹妙药——不管落实哪项工作,都要开展创建活动,也因此陷入了“创建活动”的怪圈,导致简单的工作复杂化。比如校园禁烟,开展创建活动一定比竖几块警示牌有效吗?创建活动过频、过多,不仅会提高工作成本,还会增加学校的负担,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当前,各方已就为学校“减负”达成共识,但对于何为负担,似乎并没有达成共识。否则,怎么会出现一边开“减负清单”,一边热衷于组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呢?实际上,落实工作未必都要开展创建活动,一些不必要的创建活动歇一歇了,让学校和教师喘口气,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