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十四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活动的通知》。“优化早高峰时段北三县地区进京交通方式”“推广九渡河镇药食同源植物人工种植”“在西北三环交汇处增加道路隔声屏”等10个项目最终脱颖而出,14名学生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11名学生荣获科学建议奖提名奖。(2月1日 现代教育报)
据了解,北京市教委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生中设立“科学建议奖”,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四届,共吸引了4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收到参评报告3万余份,评选出科学建议奖和科学建议提名奖278项。本次活动有近万名学生参与,共收到申报项目9835项,有25名学生获奖。尽管获奖人数没有明显变化,但参与人数和申报项目数陡然创高,说明这项活动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和相关主体的支持。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工作。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教育、科学和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要求教育更加坚持以人为本、富有活力、注重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突破书本知识、校园生活局限,关注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社会生活领域,面对实际发现问题,利用认知思考问题,独辟蹊径解决问题,以学以致用增信心,用探索困难反促再学习,期待更多地方学习推广。
一要重视孩子的智力价值。中小学生少有成年人的顾虑,有独特的视角,能注意到成年人忽视的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据报道,2009年提出的《关于阶梯水价改革的建议》《野草绿化屋顶的建议》曾被有关部门采纳;2021年提出的《关于在北京市推广食物共享,减少食物浪费的建议》已由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提案提交全国两会。今年的建议涉及交通综合治理、公共卫生与健康、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发展、中轴线文化保护、首都文化建设、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民生保障建设、智慧北京建设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建议都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
二要摆脱功利纠缠。或许有人会想,近万名学生参与,只有25名获奖,开展此类活动意义不大。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实现从重传知、重分数到重实践、重素质的转变,强调过程育人、全面育人,丰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更重视爱家爱国理想情怀、关心社会责任意识、解决问题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开展此类活动要摆脱功利纠缠,重在培养孩子洞察问题的敏感性、决定问题的价值性、思考问题的深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性,塑造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能力。
三要凝聚各方力量。联结社会的教育活动,由于牵涉面广,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学校、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之余,还要联系专家、学者,动员家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这类活动的良好氛围,为活动正常开展、有质量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当前,很多地方正在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社区”,努力让城市、社区建设多一些“1米”高度视角,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多开展联结社会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更好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