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感恩教育不能止于痛哭流涕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中小学都日益重视感恩教育,也出现了很多有关感恩教育的视频,痛哭流涕似乎成了感恩教育的“标配”。这也引发了关于感恩教育形式及效果的讨论。

不可否认,这些视频确实会对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的触动,但从教育的特征及效果来看,要想使感恩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中小学感恩教育不能局限于痛哭流涕,必须打好系列“组合拳”。

第一,课程保障。课程是实施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开展感恩教育,要有与之匹配的内容与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编制适合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系列教材,形成相对稳定、规范的感恩教育课程,为有效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保障。

第二,实践体验。感恩教育若单纯停留于说教层面,很难达成既定目标,必须精心设计系列实践活动,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性质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具体实践中逐渐内化于心。

第三,过程评价。恰当合理的评价既是方向,也是动力。相关部门及学校应围绕感恩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制定切合实际且可操作的评价细则,督促老师与学生认真完成感恩教育课程,并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及效果。此外,还可将相应的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及学生成长档案。

总之,感恩教育不是流流眼泪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科学的课程保障、必要的实践体验、及时的过程评价以及行为自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感恩教育不能止于痛哭流涕  痛哭流涕  痛哭流涕词条  感恩  感恩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