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办学不能被“流量”牵着走

高考成绩发布后,抖音、头条、公众号等平台掀起一轮“高分刷屏”集体狂欢。在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和上线率的禁令下,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比较谨慎,官方消息较往年少了许多,但各类自媒体热度不减:全省多少名占比,前三甲花落谁家,高分考生学习诀窍及填报志愿等成为流量密码。

社会关心高考成绩可以理解,高分考生也确实值得喝彩和祝福,但对极少数个体过度聚焦也折射出有违常理的偏见。今年全国高考考生1291万人,具体到一个省也有几十万人,一个地市有几万人,各地的状元加起来能占多少?通过努力考入理想的普通高校继续深造,不值得点赞?

具体到一所高中学校,每个年级有几千人或者几百人,将高考尖子生数量甚至是否出现高考状元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显然站不住脚。不考虑学校的学生数量和生源基础,采用简单粗暴的“唯优生”评价模式,会对学校办学形成干扰,导致生源大战愈演愈烈,进而对教育生态造成破坏。

“唯优生论”仍有市场,不能完全归结于公众素养不高,还与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信息不对称有关。教育评价改革尚处于探索推进阶段,评价体系、评价机制和结果运用还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202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确定了五个大方面18项具体指标,但目前还未完全落地,评价引领作用的发挥尚待时日。

在考生上线率、增长率以及学生发展指标数据无法对外发布的情形下,尖子生特别是为数不多的高分生,在各种社会关联中不可能做到完全隔离,总会以各种方式被公众知晓,进而形成不对称的信息结构:只知道尖子生数据,不知道上线率、增长率,更不清楚学生的综合素质、身心健康等综合指标情况。这样一来,社会就会拿高分考生说事。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有其专业性和规律性,学校办学不能被流量牵着走。当务之急是推进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把学生的成长过程纳入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发展增值评价,从注重抢生源转向注重学生培养,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从注重升学率转向注重学生真实的发展。同时,还要推动评价信息与社会公众共享,在多元参与的评价中凝聚共识、增进理解、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办学不能被“流量”牵着走  办学  办学词条  流量  流量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