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中小学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名学生匹配,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指导,为家庭教育提供协同指导,努力实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育人新样态。《方案》明确规定,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每位导师指导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15名。对具有特定发展需求的学生,可以由其导师联动其他教师共同提供指导。
推行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从“教师”转为“导师”,由“育分”转向“育人”,指向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和全面育人这一根本抓手。
全员导师制是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点。作为新的育人模式,全员导师制贯穿教学、德育、管理、心理健康等多项工作,集合了学校多项工作的核心要素。全员导师制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三全育人”为核心理念,调动学校全员力量,发挥全体教师作用,认识明晰,责任明确,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回归本位,对实现学校精细、有效、高效、优质管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全员导师制是提升教师整体育人能力的特殊途径。以往,中小学育人活动的主力军是班主任,学科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本学科教学,参与班级事务、学生育人活动较少,没有与班主任形成育人合力。教师人人是导师,拓宽了育人主体,让学科教师参与育人全过程,不仅改变了班主任单一育人的模式,还能提升教师全员育人意识和能力。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全员导师制,旨在唤醒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全员导师制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保障。教育者的责任是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价值得到焕发。学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存在差异,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推行全员导师制,可充分挖掘每一名教师的优势,捕捉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使教师和学生精准匹配,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长线陪伴关怀,开展个性化学生发展指导,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全员导师制是优化家校协同关系的桥梁。实施全员导师制,可协同育人主体的力量,打通各个育人环节,形成育人合力,从而克服育人过程中的盲点、断点和脱节问题。实行全员导师制,可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家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导师通过家访,适时向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当然,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并非新鲜事物,有些地方和学校此前就进行过探索。推行全员导师制,要把“导”和“育”落实落细,通过专业指导和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完善保障制度,加强激励措施,增强师生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愿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