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取了医学硕士研究生,按照定向医学生履约管理要求同意承担违约责任并由我们家长代为偿还足额违约责任金,可相关部门明确阻止违约。”近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先后出现了两则留言,反映的均是甘肃省农村定向医学生违约问题。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后答复称,省卫健委已多次向拟违约学生代表宣讲国家政策要求及目的,也反复进行引导劝服,讲清必须履约的现实意义。
从矛盾的双方看,卫健委的做法并无不妥,既然有约在先,就必须严肃如期履约。再者,信守承诺也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方面。从学生和家长一方看,违约自知“理亏”,主动承担违约责任赔偿金,本以为是“公正公平”“两清”的事。其实不然,国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农村医疗人才,已经计划好“填”某个地方的“空缺”,医学生不能履约,相当于之前的顶层设计和五年培养全部打了水漂。
农村定向医学生政策设计的初衷,是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条件差的问题,目的是为农村培养“医术好、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国家从农村选拔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毕业后回到签约的乡镇卫生院,此项利好政策为什么会遭遇违约的尴尬?
一是农村学生生涯规划不甚明晰。一直以来,我国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非常薄弱,学生整天忙着应考备考,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受地域、环境、交通、信息限制,农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欠缺。由于贫穷等经济条件的原因,农村学生在生涯规划不完全清晰、对乡村基层医疗不完全了解的懵懂中仓促签订了合同。随着年岁的增长、眼界的开阔、知识的丰富、社会经历的增多,特别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意识到“娃娃亲”和“自由恋爱”的反差,即使一次性交清培养费、生活补助费等赔偿金,还要承担诸如违约的网上“公示”、档案中失信记录等名誉惩罚,他们也选择铤而走险。
二是农村基层无法保障定向医学生的专业发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至少六年内不能考研,不能离开签约单位,规范化培训(以下称“规培”)也得不到保障。医生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除了理论学习,还要跟师傅学习实践技能,乡镇卫生院业务有限,严重制约了医学毕业生的临床实践。
三是农村定向医学生的预期收益较低。本科医学生修业年限长达五年,“规培”还要三年,理论内容多,实验实习时间长,课程考核严格,临床治疗环境多变。即便如此,历年高考医学类专业分数仍居高不下,很多学生就是冲着待遇去的。农村基层医疗多靠国家拨款运转,很多业务不能开展,绩效、奖金更是无从谈起,农村学生期盼改变命运的愿望难以实现。
综合卫健部门和学生这对矛盾的双方,如果“履约”,只“损失”学生一方;如果“违约”,“损失”的则是双方。那么,如何实现卫健部门和学生“双赢”呢?
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形势。“定向生”“公费生”是为解决紧缺人才问题出现的培养制度和用人制度,发挥过不小的作用。比如公费师范生培养,地方需要一批扎根乡村的教育人才,恰好有一大批贫困家庭上不起学,公费师范生正好满足了双方的需要。但现实情况是,国家建立了一整套学生资助体系,低保、建档立卡户等困难家庭学生可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助学贷款获得学费和住宿费,通过学校、民政和其他社会救助机构获得生活补助,学生还可以通过兼职等方式自食其力。资助体系的完善,使得学生上不起学的情况大大缓解。另一方面,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较大改善,即使“违约”,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支付赔偿金。也就是说,经济资助对学生的吸引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向城性”流动成了大势所趋。学校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城镇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村空心化也是青年人才趋利避害的重要原因。
其次,要改进基层医疗用人聘用方式。一方面,相当多的医学生就不了业;另一方面,农村医疗人才紧缺,不得不另起炉灶实施定向培养工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可以把培养定向医学生的经费用在乡村医疗人才招聘和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上,先招有意愿的普通院校毕业生,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吸引“双一流”院校的高材生。此外,还可以通过“银龄”医疗专家进基层、省市县骨干医生乡村支医、区域医疗联合体等方式,推动基层医疗健康均衡发展。
在变化快于计划的时代,创造“市场经济”理念下的“自由恋爱”环境,可能是农村医疗人才招聘引进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