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走啦,快点。”
路边停着一辆车,先下车的妈妈不停地催促着车里的孩子。
“快点啊,怎么这么磨蹭?都多大的人,就不能快点吗?你再这么磨磨蹭蹭,就不要回家了!”
女子用力地把车门一摔,啪得一声,却挡不住车里响起的撕心裂肺的哭声。
接着,车门又被缓缓打开,好像很费力的样子。而车里慢慢下来的,是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妈妈见孩子下车,扭头就走,于是孩子又哭了起来,边哭边喊:“妈妈,不要啊,妈妈,等等我。”
01
以下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不要玩水,不要玩水,我说了不要玩水你耳朵听不到吗?”
“不可以打妹妹,你是老大,你要保护妹妹。你这孩子,我说了不要打你怎么还不住手!”
“你感冒了,不能吃薯片,把薯片给我!给我!马上!”“说了多少遍了,专心学习,用心学习,你听到了吗?听到了?听到了怎么还不快点学习?”
……
曾几何时,那个天真可爱的天使变成了炸药包引线,随时引爆爸爸妈妈的情绪。可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留下的残骸,是孩子那颗脆弱无助的受伤的心灵,是破碎一地的安全感、自信和自尊。
很多家长觉得明明跟孩子讲完道理了,孩子该明白事理了,该马上行动了,为什么孩子就是毫无行动?
因为,爸爸妈妈们,你们可以再多点平静,多点耐心,多等待10秒。
如果不多等待这10秒,你会后悔10年,甚至更久。因为,你在孩子的心灵上一点一点地撕裂出一个洞,以后,你将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去补这个洞。
02
粗暴干扰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的后果?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自我认知与认知世界的过程。孩子虽然小,但是他有他独立的思想,他在做他自己认为的对的或者好玩的事情。可是,爸爸妈妈如果不留情面地一下子就把“你是不对的”这样的观念就扣在孩子身上,措手不及的孩子根本来不及反应,更不要说去改变行动。
大人总以为孩子不听话就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其实,孩子只是在尝试。孩子通过一次次去试探对方的底线从而来形成自己在生活中的规则。而上文出现的那些熟悉的场景,都是在粗暴干扰着孩子认知世界、探究生活的努力。
这些粗暴干扰带给孩子的后果是:
1、长期压抑情绪
爸爸妈妈无所忌惮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让孩子都没有机会表达他的情绪,更没有
机会学会如何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2、安全感缺失
由于需要随时面对爸爸妈妈的急躁,孩子可能会极度缺乏安全感,造成孩子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性格。
3、依赖与僵化
孩子的无法自主表达并选择自己的意愿,将使孩子难以形成独立自主和独立思考、创新等方面能力。
03
如何多等孩子10秒?
1、蹲下来,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或者提要求。
2、不要求孩子马上行动。先在内心默默地慢慢地倒数10下。
3、一般这个时候你会看到50%孩子开始行动。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另外的50%,先别发火。坚定地再和孩子说一遍,再默数10下。让孩子看到你的温和且坚定。
4、一般这个时候又会有一半的孩子会开始行动,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另外的25%,那么换一个好玩但严肃的方式再讲一遍。让孩子明白道理的同时也要让他笑出来。
5、这个时候最惨的可能就是还有10%的孩子仍无动于衷、不肯改变。那么就让他接受事情的自然后果,注意不是人为后果。不是如果你继续吃饼干会喉咙痛,就只能让孩子承受喉咙痛的不舒服。而不是如果你吃饼干我就打骂你。
只要真正让孩子感受得到爸爸妈妈是无条件的爱,孩子才能真正地做孩子自己。
04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更充分的耐心,对他多一点点信任和尊重。
春节和朋友D一家子一起爬山。D有个8岁的儿子,是个活泼好动却又很敏感的男孩。
终于爬到山上,风景不错,D说来,儿子,我给你拍张照片。孩子也很有成就感,开开心心地拍好姿势。D边拍边说:“把眼镜摘掉拍照片。”
孩子的脸上马上就变了。开心的脸一下子变得面如土灰,毫无生气。D一下子也来气了:“叫把眼镜摘下拍张照有那么难吗?爬山又不需要带眼镜,你干嘛带?眼睛就不能好好保护一下吗?你看你带眼镜多难看……”
孩子走到一边去了,怎么叫他他也开心不起来。后来慢慢地,只有我和D的孩子一起走在后面,我们又慢慢聊起来,最后要分开的时候,我说我们来张合照吧。他同意了。等我们摆好自拍的姿势,他突然说等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拿下眼镜,然后和我拍了一张开心的合照。
莫名心疼这个孩子。因为孩子其实如此懂父母,又如此地迎合父母,然后他却背负着一堆不属于他的标签。其实,他真正需要的,只是更耐心的10秒,更充分的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与天下父母共勉。
作者简介:
郑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5人
入驻年限
2.9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