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让孩子面对这些困难是非常有必要。这是极其珍贵的学习机会。
譬如,幼儿学吃饭、穿衣服。
对他们来说,这些事真的很困难。
他们可能要笨手笨脚折腾好久,会把饭菜弄到衣服上桌上全都是,或者,因为扣不上扣子而急的大哭。
这些状况的发生,往往容易引发“内在无力的养育者”的焦虑感。
他们会为了避免经历这些内心的动荡,而阻止孩子的尝试,直接自己代劳:
爬行的孩子正在努力试图拿到向两米之外的一个小玩具,旁边的成年人看到后,直接“帮忙”,把那个玩具拿过来递给孩子。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过度干预」。
事实上,这种不请自来的帮助对孩子是一种打扰,甚至说是“伤害”亦不为过。
这令孩子们没有机会在合适的时间面对困难,并体验到面对困难的挫败、恼怒、泄气、烦躁等情绪。
如果在幼小的时候没有练习面对这些,大一点之后,会以更大的强度爆发这些情绪。
对于更大的孩子来说,早晨不停的催促孩子快点起床、穿衣服、不要迟到、盯着孩子做作业......也是过度干预。
父母们完全没有意识到:选择要不要赖床十分钟,还是先看动画片或先写作业……
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ta每做一次选择,都会体验到这种选择相应带来的后果。
可能会迟到,可能路上会很慌张,或者很困了作业还是做不完......
孩子都会从这些选择中体验到内在的感受,不断自我观察,并在下一次优化自己的选择。
但如果父母从孩子很小就不断介入孩子的选择,那么,孩子就会丧失自我观察和反思的能力。
外部控制和指责的力量越大,孩子所有的力量都会用来保护自己、进而启动「防御模式」来对抗养育者。
这样一来,ta就没有多余的注意力来关注“事情本身”了。那么,自然就丧失了自己从中学习的机会。
放手也是爱!
作者简介:
孙彩群
已帮助过
1万人
入驻年限
9.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