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一些成功企业中人们已达成这样一种共识:“你是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你若愿意贡献心力于公司的成长、进步,公司也会增加你的成长、进步的机会。”所以,为不畏竞争的人提供最好的训练和发展的资源,提供个人的专业成长机会,这才是现实可行的心理契约。如果企业能为职工提供不断学习、训练的机会,又能为其创造发展提供所必需的资源,能使其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环境就会有吸引力,就能换来队伍的稳定和忠诚。以人才为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必要建立心理契约。这就是为什么像丰田、三星、联邦快递等公司遵循一种可以被称作没有保证书的终身雇佣的政策的缘故。 (二)优化组合,人尽其才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并发挥最大效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科技型企业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适合自身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种心理上的成就欲、满足感也正是事业上的激励。企业应尽可能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的环境与机会。企业可以采用工作轮换方式,内部公开招募制度,让专业人员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培养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另外,引入职务设计技术,为重要的人才设计相关的具体工作任务,以“扬其长、避其短”,这也是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彭剑锋教授在5月于北京召开的新世纪首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论坛上指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性管理,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一种新的三角,即知识性员工、知识工作设计、知识工作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将面向如何来开发管理知识性的员工。
对于员工的激励他们不但需要一定的物质激励,还需要相当的精神方面的激励,两种激励方式应该齐头并进。在物质激励方面主要是增加工资和福利,在精神方面的激励,主要是环境激励、组织激励、榜样激励和荣誉激励等。 还有一种类型的员工:河流里的鱼 这种类型的员工,他们需要有远大的目标,追求更广阔的舞台。他们一般情况下没有最基本的生活困绕,不是迫切需要整天为生活而奔波。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他们的工作往往不稳定,也不一定体面或轻松。这类型的员工一般为私营企业或其他性质企业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业务人员,他们可以暂时从事比较脏、累、苦的工作,也可以暂时从事没有物质保障的工作,他们看中的往往是自身的发展,自身能力的提高,他们所需要的是要有远大的目标,更为宽阔的舞台,他们能接受暂时脏、累、苦甚至不体面、没有物质保障的工作,但不是长久地接受这种工作,他们只是把这种工作作为一种磨练,以期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对于他们的激励更有效的应该是目标激励、能力激励、绩效激励等,物质激励可以次之。评论[] 第四种类型的员工:海里的鱼 这种类型的员工,他们需要有竞争性的环境,需要有实现自我的舞台,更需要有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能过上优越的日子,不会为生活发愁。他们一般都具有非常高的学历,丰富的专业知识,卓越的能力。他们的工作体面,而又富有竞争。这类型的员工一般为大型企业甚至是跨国企业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专家。在这类型企业里,不论是组织环境、文化氛围,还是薪酬、福利,都很优厚,但是,这里人才辈出,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现象到处存在,很容易被淘汰。
和第一曲不同,激励对象获得的奖励,不是以股份分红为主,更多是集中在股价上升带来的巨大收益。此时,给予激励对象购买本公司股份的权力便成为主要的激励方式,获此权力的激励对象可以在期权计划约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约定数量的公司股份。另外还有一种方式,企业家和激励对象协商,减少激励对象的薪酬,用公司股份来支付。这种模式下,激励对象的付出越多,将来获得股价上升的回报也就越多。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还没有上市,也有的企业在实施激励计划中使用的是非流通股票。缺少股票市场价格的衡量,每股净资产值是比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但是,也不能忽视被激励者因为过于关注净资产变化,而不重视其它业绩指标,影响企业的发展。 第三曲: “1 + 1 > 2” 企业发展到成熟期,企业规模的扩大意味着人员的增长,激励的范围也相应扩大。和前两个阶段不同,企业每年利润的绝对值较大,可以提取部分利润用现金实施激励。这样,企业家就可以选择更多的激励模式。这个阶段,企业需要考虑两个方面——激励的方式和时间。方式是指采用股票还是现金实施激励,时间是指受益人在短期内获得奖励还是长期获得奖励。根据这两个维度,激励模式也有四种主要的形式。 对于下面四种类型的激励模式,企业家可以将现金和股份激励相结合,减轻使用现金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大多数公司不仅希望能够长期保有员工,还希望他们全心投入工作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公司通过提供员工优厚的薪资、舒适的工作环境等,激励员工对公司许下宝贵的承诺。但是,很多公司的激励方法却不奏效,无法留住员工离去的脚步。即使留住了员工的人,也留不住员工为公司全力以赴的心。 造成这种情形的六大原因为: 1.误以为忠诚度等同于承诺。 有些员工只是为了享受年资越高所带来的越好福利,或者因为离开公司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等,因此决定留在公司直到退休为止。从员工的离职率来看,这种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高,但是不见得对工作尽心尽力,而且通常不具有创意,比较容易拒绝改变。要掌握员工对公司承诺的程度,除了员工留职率,公司还必须测量员工的生产力、创意以及态度。 2.误以为薪资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优厚的薪资当然重要,但是许多其他的事物同样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要素,例如奖罚公平、工作具有发展性等。 3.误以为公司给的就是员工想要的。 不同员工被激励的方式不同,例如年轻工作者比较重视拥有自主权及创新的工作环境,中年工作者比较重视工作与私生活的平衡及事业发展的机会,老年工作者则比较重视工作的稳定性及分享公司的利润。公司不要以相同的方式激励所有的员工,在拟定激励计划前,要先花时间了解员工间的不同。 4.误以为满意度等同于承诺。 有些公司认为,当员工抱怨时,公司解决他们的问题,便能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升他们对公司的承诺。结果公司一下子换掉走廊上老旧的饮料自动贩卖机,一下子更新办公室的座椅。做过头时,员工可能牵着公司走,逐渐把办公室变成舒适的工作场所,而不是具有生产力的工作地点。公司应该与员工的意见领袖,共同讨论整体的策略,把宝贵的资源运用在解决系统性的问题上,而且员工也必须负起尽力配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