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制度化的惩戒,将员工负面行为明确定义下来,然后自动触发惩戒流程。这里的关键是:通过制度进行惩戒,尽量减少管理者的人为干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管理者权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出现权力的滥用。在规范缺失管理者需要出面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恩威并重。对于多次惩戒仍然不悔改的,则需及时处理清理出团队,以免将恶习传染给团队其他成员。7. 个性化匹配员工期望奖励有很多形式,不同员工期望的奖励形式各不相同,因此个性化匹配员工期望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员工努力工作主要是为了加薪,有的员工主要是为了晋升,有的员工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价值,有的员工则主要是为了得到尊重。针对不同的员工,需要采用不同的奖励形式。哪怕管理者觉得从财务成本上是差不多的,也不要只是给钱了事。
千万不能墨守陈规!要学会“因人、因时、因事激励”。 老板为什么要单独在每个人碗底放红烧肉,而不是端在桌子上大家共分享?红烧肉单独放在每个人碗里产生的激励作用和放在桌上共享的激励作用,究竟哪个会更大一些?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渴望被激励,在获得有效激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因为这种激励而产生自豪感、成就感。故事中的老板这么做,意在激励每一个人,而那位老板的做法妙处在于,他让每个员工都感到这份激励只是针对自己。如果红烧肉放在餐桌上共享,激励的效果当然有,但是,一定比单独放在碗里而使员工获得激励的效果小。 这样说,有什么理由吗? 用激励每个个体的形式起到提升团队绩效的激励手法,一定比用激励全员的形式起到提升团队绩效的激励手法更为有效。因为后者,激励手法单一,达不到激励每个个体的效果(个体对于激励的需求是不同的)。而达不到激励每个个体的目的,个人的绩效就不会最大化,个人绩效不最大化,团队的绩效又何能最大化呢? 有人可能提出,老板虽然使用的是前一种手法,即激励个体,但老板也是给所有的人红烧肉呀,这与放在桌上大家共享有什么区别? 的确,仅仅注重形式上的个体性是不够的,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红烧肉的,就算每个人都说红烧肉好吃,但是吃的时间长了也会腻的,红烧肉的故事里,“红烧肉”只是一种象征,管理者在激励每个个体时,一定要把握每个人的不同需求,每个时期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好的形式结合有针对性的内容才能起到最佳的作用!
人们渴望公认;并且一旦他们赢得了认可,必须是明朗、公开和迅速的给予承认。认可的授予必须是给予某种结果,而不是某种努力。必须避免授予员工“好职工”或“企业最有贡献奖”(过于宽泛的称号),这样的“公认”将在被授予者和其他人的眼里“贬值”。 6. 参与激励参与一个特殊的项目或者团队将具有很高的激励效果。为某一个事业而努力的团队成员会忠于团队的目标。 7. 看到自身的进步能够激励人看到自己向目标奋进的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人们会获得很高的激励——我们都喜欢看看自己做的怎么样,看到自身的进步让我们体验到成功——未来的成功建立在一个成功体验的基础上。 8. 只有人人都有优胜的可能,竞争才能激励员工竞争频繁应用于激励中,但是只有每一个拥有平等获胜的机会时,才真正起作用。否则,竞争能够激励优秀员工,但同时会降低其他员工的动力。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依据目标百分比来测量竞争绩效而避免。当进行竞争时,许多组织将目标定为一个绝对目标,例如一个销售竞争获奖者可能是在一定销售期中销售额最大的员工。这对于一个新组建的团队而言可能会降低人们的动力,因为与优胜者相比,新加入销售队伍的员工会认为优胜者总会获胜,所以和他们竞争就毫无意义了。相反,如果优胜者属于那些相对于自身销售目标而超出额度最大的销售员,这样人人都有可能获得优胜,因为新手的目标较之于优异销售员的目标也低,这样两种人都会产生竞争的动力来超过自己的目标,获得胜利。 9.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存在激励的火花与通常的信念(和观察)相反,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个激励的火花。每个人都能得到激励,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激励;但是火花在哪儿——作为一名绩效经理你不得不寻找火花并进行培育,再将其贯彻到方案中。
激励作用原则就是强调企业在设计薪酬时必须充分考虑薪酬的激励作用,即薪酬的激励效果。这里涉及到企业薪酬(人力资源投入)与激励效果(产出)之间的比例代数关系,企业在设计薪酬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薪酬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5.相对公平(内部一致性)原则 内部一致性原则是斯密公平理论在薪酬设计中的运用,它强调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一碗水端平”。内部一致性原则包含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公平,即企业所有员工之间的薪酬标准、尺度应该是一致的;二是纵向公平,即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一个员工过去的投入产出比和现在乃至将来都应该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还应该是有所增长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工资刚性问题,即一个企业发给员工的工资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只能看涨,不能看跌,否则会引起员工很大的不满;最后就是外部公平,即企业的薪酬设计与同行业的同类人才相比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