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培训组织要求完整性,包括:培训的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培训的对象、人数、讲师的选择、培训的时间长短、场地的选择、针对性、培训的形式方法和培训的预算。第二,培训内容要求层次性。对新员工与老员工的文化培训是不同的。新员工需要认识公司的历史和文化、行为规范等,而老员工则更需要理解本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出企业文化。不同部门对企业文化的需求也不一样。营销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促销推广的关系等内容;人力资源部门则需要了解企业文化与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的有机结合。第三,形式要求生动性。企业文化培训采取什么形式不能一概而论,有很多种培训方法,如:讲授式、案例学习式、研讨式、活动、游戏、拓展训练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需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来选择。3.企业文化与绩效融合绩效考核是让企业文化落地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为你考核什么就表明你看重什么。客户公司虽然在考核中有30%的行为考核,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往往是先排好名次再给行为考核打分,行为考核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和作用。那么该如何对企业文化考核呢?这涉及到企业文化指标、权重、考核办法的设计,可以把行为考核与绩效考核合并起来。考虑到企业中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同时不同层级、不同职能部门等有相应的文化要求,因此在企业文化考核指标设计中,可以按共同文化要素、层级文化要求和职能文化要素来划分。三.总结能否处理好人力资源体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问题是企业文化能否真正落地实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企业必须正视目前人力资源体系与企业文化结合不够的问题,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一种校正人们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软”约束,使企业人员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明确“对”与“错”、“善”与“恶”、“好”与“坏”。一旦企业形成了以伦理为导向的经营文化,这种“文化资本”同样是解决企业内部冲突、降低管理成本的“软”工具。《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企业的良好伦理氛围及其员工的良好道德观与价值观,不仅可以降低因员工冲突所引发的协调成本,还可以降低企业对员工的监督成本。很多研究表明,员工总是希望自己的行为和整个企业的文化相融,当员工的行为与其他人不一致时,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从而自我约束这种不一致的行为。因此,在一个具有良好伦理氛围的企业中,每位员工同样会按照相应的伦理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降低目前较为普遍的“假公济私”、“工作偷懒”和“推卸责任”等行为,也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劳工问题”。此外,那些重视经营伦理、社会绩效较高的企业可以获得较好的声誉,从而对员工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五、形象塑造功能企业形象是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企业形象的构成,即它的内涵,可分为以下三种表现形式:物质表现形式。包括办公设施,设备,产品质量,环境,团体的标志,装饰,资金实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它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核心,是给人的第一印象。社会表现形式。包括企业职工队伍,人才阵容,技术力量,经济效益,工作效率,公众关系,管理水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员工素质。精神表现形式。包括企业的信念,道德水准,口号精神,企业形象要素主要靠内在的精神素质,企业形象要素体现于产品形象,环境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社会形象,总体形象之中。
面对来势凶猛的全球化浪潮,作为一个经理人如何应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具备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则是国际化人才的重要能力。所谓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就是能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进行有效交往。这里重要的不但是会外语,还需要懂得所交往国家的文化,特别是他们的价值观和判断事务的准则。跨文化沟通的前提是跨文化理解。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高,一要通过学习来取得,二要通过锻炼来提高。目前,许多大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如西门子、富士通、三星等。他们或在国外建立培训基地,或送员工出去体验,或开发国际服务项目。有的跨国公司还直接建立企业学院培训国际化人才。如摩托罗拉、台湾宏基等公司。在这些公司中,最有名的是通用公司,其前总裁韦尔奇,在任职的十几年中,几乎每月都坚持用两天时间到企业学院去讲课,从而使这所企业学院成为通用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引擎。5、要提升企业文化形象的建设能力。企业文化形象建设不仅要重视从业人员个体的仪表与礼仪,还要重视从业人员的精神面貌建设,更要重视企业文化形象本身所蕴含的行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理念的建设,即行业文化的建设。行业文化是一个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在长期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业价值观念、行业准则、行业规范、行业道德、行业传统、行业习惯、行业礼仪等等,是一个行业成文或不成文的各项规定。这些规定或是现行的规章制度,或是沿袭的行业习惯,但不论哪一种形式的行业文化,都是行业内从业者必须遵守的,也是构成企业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行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包括组织规范、传统习惯、组织形象等等。企业文化不但包括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组织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各种因素。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之本,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如果把核心竞争力说的粗俗一点,就是本事,市场经济最公平的体现就是要靠本事生存发展,一个人如果没本事,也能活几十年,但企业没本事,一天也活不下去;人再有本事,也活不过百余岁,但企业做的好,可以存在许多年。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规范管理的结合,组成了核心竞争力,其中企业文化又是核心。有人觉得有没有企业文化,企业都一样赚钱,这点似乎没错,但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活下去、发展起来的企业都是有文化的。不妨看看下面的数据,是国外有人对调查出的结果:这可能就是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趋之若莺的原因,然而在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误区之一:以人为本。老板们谈到自己企业的时候,常常会做一个假设:员工都是好员工。不过仔细想想,这怎么可能,员工来到企业,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目的,有烧香的,就有拆庙的。以人为本这句话本身是对的,但它的实施要有一定的前提和条件,就是”人”要是合格称职的员工,企业要关心的是也同样关心企业的员工,彼此间是一种对等关系。衡量称职的员工有三信:有信仰,明白自己为何来到企业,目标是什么;有信用,所作所为要对得起拿到的工资,对得起公司;有信任,使得团队运作可以得到保证。在很多企业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对联,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横批:以人为本,算得上绝对,但是有问题。高高兴兴上班来只能说明员工的工作比家务劳动更轻松,员工在单位一杯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享受多于工作;平平安安下班去更有问题,员工上了一天班,和没干一样,没有任何疲劳和消耗。一个让员工高兴的企业,企业本身一定高兴不起来。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企业的管理有必要让员工一天工作下来,感觉到疲惫,感觉到被剥削:早上一上班,就感到紧张,有点像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每天一睁眼,就想起欠了公司钱;下班时,累的两腿发软,在沙发上一歇就是半天,吃过饭后,马上又开始学习进行自我开发。